Page 583 - 莲都区志
P. 583
第十二编 商 贸 · 535 ·
第二章 商贸行业
第一节 商贸发展
发展概况 水路为远古人们生产、生活的运输主道,特别是处州以山丘为主,州县间的
商品流通更是依赖水运。瓯江源于庆元百山祖锅帽头,在温州入海,流经丽水腹地,因而丽
水占据了舟楫贯通之利。早期,丽水丝织、酿酒、陶瓷等行业较为发达,故元、明时,盐运、漕
运频繁。至清朝,农副产品及手工纺织交易日益增多。清末民初,外来商品流通增多,主要
有煤油、食糖、百货、棉纱、水产等。交易各种市场应运而生,县城和碧湖镇均设有各种专业
市场,其中县城有山货行4家、油行6家、牲畜行11家、米行13家。
抗日战争初期,杭州高义泰布店、来芝斋食品店、颐香楼酒家、知味观酒家、聚丰园酒家、
上海华美大药房等迁入,丽水商业鼎盛一时,仅城内大水门一带,就有运输商行14家、山货行
12家、水产商行6家,大水门外溪滩有临时货棚300多座。后,日军两次侵占,商路阻绝,各业
凋敝。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滥发货币,通货膨胀,商业渐趋衰落。1949年,商业有18个
行业,商店553家,从业人员1370人,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34万元(法币)。
1950年,丽水县农副产品收购额212万元(旧币),农村集市贸易额120.7万元,商业购销额
90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1152万元。1957年社会商品零售额比1950年增加564万元。是年,
国营商业有粮食、盐业、土产、煤建、花纱布、百货、油脂、专卖等8个全国性公司的分公司,经营
批发和贸易业务,对市场起主导作用。1958年后,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商业
体制多变,商品流通渠道堵塞,商品奇缺,商业门店惨淡经营,商业经济处于低谷和无奈中。
1961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1347万元,比1959年下降20.34%,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34.6万
元,比 1959 年下降 25.4%,
国内纯购进总额 321.8 万
元,比 1959 年下降 42.2%。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
再度受到重创,商店货源
短缺,多数商品供不应求,
加上流通渠道不畅,管理
紊乱,购销和利润指标增
长 率 均 低 于 20 世 纪 50
年代。
1978 年后,逐步改革
商业体制,建立多渠道、少
环节的开放流通体系,形 20世纪90年代的生生堂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