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8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518
庆元县志(1991—2010 年)
高到 53%,增长 112.5%。原来分散在 85 个科(股)室的行政审批项目整合归并到 30 个科(股)室,行
政审批职能整合率达 96.4%。行政审批服务科成建制进驻成倍增长。13 个重点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科成建
制进驻,成建制进驻率由 18.8% 提高到 40.6%,增长 116.7%,为开展并联审批、现场勘察等举措奠定基
础,为确保窗口“统一受理、独立办理”提供重要条件,提高办事效率。23 个部门设置对外办事窗口(其
中便民窗口 3 个),5 个部门设立行政审批分中心,9 个部门实行综合代理,为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构
建有效载体与平台;20 个设置对外窗口部门行政审批项目进驻率由 28.9% 提高到 90.0%,提高了 61.1 个
百分点。授权比较彻底,进驻设置窗口的部门负责人与行政审批服务科长签订授权书,对窗口充分授权,
行政审批事项“一审一核”比例达 86.2%,有效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通过深化改革,对审批承诺期限进行
再压缩,平均每个项目缩短 4.5 个工作日。
运作模式
2004 年 3 月 26 日,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完善提升县政府行政审批中心功能的实施意见》,提出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主要功能,规范运行方式,从机制上保障高效有序运转。2010 年 11 月 8 日,县
委、县政府出台《庆元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法律文本格式撰写,分总则、项目管理、
机构与人员、职能归并整合、集中与授权、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队伍建设、组织与保障、监督与检
查和附则,共 11 章 48 条,既明确部门应尽义务,又细化监管权力,更突出保障举措,是集政策性、规
范性并具有约束力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实践摸索”向“依规操作”转变。
制定并逐步完善“周例会制度”“干部考核办法”“权力制衡工作实施方案”等 20 项规章制度。2010 年,
出台《干部学习日制度》《工作督办制度》《窗口服务考评办法》《OA 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窗口便民卡管
理办法》《加强和规范政务信息报送工作的规定》《中心维修管理制度》《中心物品采购制度》《电子评价
系统管理办法》《视频监控系统使用管理办法》《窗口民主检查自律制度》11项规章制度;全面安装视频监控、
服务质量电子评价器及制作规范统一便民卡,提升管理水平与效率;聘请行风监督员,让社会各界和办事
企业、群众共同参与管理。
推行“一窗受理、抄告相关、内部运作、统一收费、限时办结”运作方式,实行“三七”制管理。“七
件管理”包括即办件、承诺件、告知承诺件、联办件、上报件、补办件和不予审批件;“七项公开”包括
审批项目公开、审批条件公开、审批程序公开、承诺时限公开、设定依据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和审批结
果公开;“七制办理”包括一审一核制、即时办理制、联合审批制、告知承诺制、负责办理制、告知补办
制和不予审批制。
实行入园企业综合告知制、全程办事代理制、并联审批制、“绿色通道”制度、重点项目审批过程实
施全程跟踪监督服务制和企业“创业 110”制度,健全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
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AB 岗工作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推行全天候服务、延伸服务、延时服务、
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等服务方式。根据需要实施全程办事代理,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将国家省市重点项
目、县工业园区项目、重点企业投资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和县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项目列入项目办理“绿
色通道”范围,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实行特事特办,实现再提速。将重点项目纳入并联审批,进入绿色通道,
从项目受理到交接流程,每个环节都明确办理时限和责任要求,对审批各环节进行全程效能监察和动态
监测,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同时主动沟通协调,确保各部门衔接紧密、运转协调,如期完成重
点项目审批。“创业 110,一拨就灵”,该服务热线电话 24 小时受理企业和老百姓咨询、代理、协调服务。
2010 年,全县 32 个行政审批职能部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有行政审批事项 552 项(行政许可
事项 400 项,非行政许可事项 152 项)。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