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自然灾异志
P. 133
个居民区停电,电网最高损失负荷达1/ 3千瓦。2006年8月25日,丽水市出现强雷暴天气,
市中医院等数家医院大量电器设备和数百台电脑、电视机均遭雷击。2007年7月22日,兰溪
市雷电损坏电力线路34条,致196个村庄断水断电,雷击损毁电视机500多台,以及广播电
视通信设施等,直接经济损失逾9600万元;台州市5月下旬至7月下旬发生21起雷击事故,
经济损失1223万元。2008年4月13日,庆元县发生严重雷击,受损各类电器3000多台。
四、雷雨大风
雷暴天气过程常骤发狂风暴雨,为局地性短时强烈致灾因素。全省最早见于文献的一则
雷雨大风事件,出自《宋书》记载:南朝宋异明三年(479年)“四月乙亥,吴郡桐庐县暴风雷电,
扬沙折木,水平地二丈,流漂居民”①。古代雷雨大风或风雨并灾,现代兴建大量水利蓄排工
程,暴雨灾害大为减轻,而大风则上升为主要致灾因素。
(一)雷阵雨
夏季热雷雨一般降水量较少,由飑线或冷空气扰动所致的雷阵雨往往雨量颇丰,短时降
水可达暴雨或大暴雨,引发小流域洪灾甚至地质灾害等。古代重大雷阵雨灾害有:宋嘉定六
年(1213年)六月十五日,诸暨县大雷雨,夜间山洪暴发,漂没天稠等10个乡的田庐,溺死民
众众多;清嘉庆五年(1800年)六月二十五日傍晚,遂昌县雷电交作,大雨倾盆,山崩水涌,巨
浪高过沿河民居屋脊,淹没人口数千。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七月初九日,嵊县雷雨大作,
金潭庄堤溃,漂没庐舍,溺死70多人;道光二十九年五月初二日,平阳县蒲门乡雷雨,山洪骤
发,平地丈余,水退,各处尸骸衣物堆积。民国时期两次大雷雨皆造成局地严重灾害:民国2
年(1913年)9月16日,青田、瑞安两县雷雨倾盆,四处山洪暴发,沿溪漂没牲畜什物;民国35
年7月18日,遂昌县雷雨如注,洪灾损失奇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据气象雨量观测资料,雷阵雨量最大可达30分钟20毫米~50毫
米、1小时50毫米~100毫米、2小时100毫米~150毫米。1992年8月16日,温岭大溪等3个乡
镇2小时雷雨量155毫米,山上洪流直泻,水毁土地2000亩,淹农田2.7万亩。1993年7月27—28
日,温岭城关等9个乡镇连续两次大雷雨,洪水冲毁溪坝328处,淹耕地7万亩,溺死2人。2003年
9月14日,新昌遭遇强对流天气,雷雨量62毫米~123毫米,经济损失931万元。2006年6月
22—29日,全省雷暴频繁,常山、开化、庆元等县雷雨量皆达50毫米以上,引发多起山体滑坡事故。
2008年7月14日,浦江县连续3天午后雷阵雨,周坞口村山体滑坡,毁民房3间;7月21日,武义
县大雷雨,1小时最大降水量123毫米,新宅、大田等地突发洪涝,倒塌房屋58间,灾田432公顷,伤
亡3人;8月24日夜间,受副热带高压边缘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湖州市出现大雷雨,最大雨量测点
超过200毫米,妙西、梅峰二地3小时降水100毫米、1小时最大60毫米,洪水泛滥,引发山体滑坡,
经济损失达5632万元。2009年7月12日,长兴县小浦镇1小时雷雨量89毫米;9月1日,海盐县
夜雷大作,西塘桥等暴雨60毫米~119毫米,皆引发洪涝灾害。
① 《宋书》卷三十《五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