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4 - 自然灾异志
P. 264
开采量得到初步控制,平原区开采量自1995年的2696万立方米/年削减至2002年的1794万立
方米/年。2002年温黄平原第Ⅰ、Ⅱ孔隙承压含水组平均水位分别为负26.2米、负22.7米。
1996—1997年,随着利用长潭水库作为供水水源的“黄椒温联合供水工程”投入运营,椒
江、路桥、泽国等处的大型地下水机井相继关闭;此时金清镇金鹏集团停产,也使得地下水开
采量锐减。到2002年,温黄平原地下水开采量减至1793.7万立方米/年。位于路桥区的第
I孔隙承压含水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中心水位,自1995年的历史最深负57.2米,恢复至
2002年的负42.4米,这一地区急剧发展的地面沉降现象得到初步缓解,但仍处于发展之中。
图5-6-6-3 1985—2010年温黄平原累计地面沉降量图(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提供的档案资料)
至2002年,温黄平原累计沉降量大于100毫米的区域面积达435.1平方千米,占平原区
总面积的34%,占深层孔隙承压含水层分布面积的68%。地面沉降较严重地段分布于温岭
市横峰、潘郎、泽国镇夹屿一带,累计沉降量900毫米以上,局部达1000毫米;累计沉降量大
于500毫米的区域面积达13.8平方千米。其次是路桥城区和金清镇金鹏集团,累计沉降量
600毫米以上,局部达1000毫米;累计沉降量大于500毫米的区域面积达18.4平方千米。温
岭市松门水厂淋川水源地附近,累计沉降量也在600毫米以上,累计沉降量500毫米以上的
区域面积4.7平方千米。以上表明,温黄平原地面沉降严重。现状沉降速率多大于10毫米/
年,沉降漏斗长轴沿北东东向展布;沉降速率大于20毫米/年的地区有路桥城区、温岭城区以
北—潘郎一带、滨海镇东南、石桥镇、箬横镇以南、松门镇淋川等地。沉降最严重地区为横峰
以及滨海镇—新街一带,地面沉降速率大于30毫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