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9 - 自然灾异志
P. 259
城市投入。
二、杭嘉湖平原
杭嘉湖平原地面沉降始于1964年前后,是浙江省地面沉降范围最大的地区,历经地面沉
降初期、显著发展期、急剧发展期、蔓延加剧期、逐渐减缓期5个时段。
(一)地面沉降初期(1964—1973年)
嘉兴市城区开始发生地面沉降,平均沉降速率3毫米/年~8毫米/年,沉降范围已超过
老城区。沉降中心位于塔弄一带(原嘉兴自来水总厂),中心累计沉降量84毫米,平均沉降速
率8.4毫米/年。累计沉降量大于50毫米的沉降范围为4.5平方千米,大于30毫米的沉降
区呈扇形分布,面积62.5平方千米。
( 二)沉降显著发展期(1974—1983年)
沉降速率明显增加。嘉兴老城区平均沉降速率9毫米/年~15毫米/年,累计沉降量已
超过100毫米;沉降中心南移至乳品厂—农机公司一带,沉降漏斗范围向西北方向发展,中心
累计沉降量304毫米。该时段中心沉降量225毫米,平均沉降速率23毫米/年,推测1981年
后超过30毫米/年。地面沉降仅限于嘉兴市城区范围内。
(三)沉降急剧发展期(1984—1990年)
沉降范围已超出嘉兴城区。20世纪80年代,平湖城关、桐乡梧桐镇、海宁长安镇开始发
生地面沉降;80年代末期,海盐武原镇开始发生地面沉降;90年代初嘉善县开始发生地面沉
降。嘉兴城区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达597毫米,老城区平均沉降25毫米/年~40毫米/年,中
心沉降速率达42毫米/年。累计沉降量超过300毫米的范围为7.6平方千米。累计沉降量
大于100毫米的沉降面积比上阶段扩展了38.3平方千米,扩展速率为5.5平方千米/年。而
平湖城关、桐乡梧桐、海宁长安、海盐武原及嘉善北部处于沉降初期,平均沉降速率为5毫
米~10毫米/年,并在上述地段形成了小范围的独立沉降洼地。
(四)沉降蔓延加剧期(1991—2005年)
地面沉降向整个平原蔓延并进一步加剧。其中,1991— 1999年中心沉降速率24.1毫
米/年,2000—2005年13.7毫米/年,但地面沉降扩展范围增加速度较快。至2005年,已波及
平原大部分地区,平均累计沉降量145毫米,地面累计沉降量大于100毫米的沉降面积3500
平方千米,占杭嘉湖平原面积的54%;大于50毫米的沉降体积达7.78亿立方米。沉降中心
已由嘉兴城区转移至海盐武原、平湖城关一带,并在王江泾、海盐—欤城—百步、袁花、屠甸、
乌镇、崇福等地形成次一级的地面沉降漏斗,嘉兴城区最大累计沉降量883毫米,海盐武原最
大累计沉降量1097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