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9 - 自然灾异志
P. 319
(十一)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又称弓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
1972—1978年,象山、慈溪、杭州市江干和西湖、富阳、临安、余杭、萧山、永嘉、平阳、金
华、义乌、德清等县(市、区)发现类似的病例。1978年,杭州市种猪试验场证实该病暴发,发
病215头,死亡56头。1980—1989年,省内每年皆有该病在临诊中发现,年均有10个县报告
发病;其中最多的1980年,年发病率0.0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猪弓形虫病逐渐得到控制,在个别地方发生。1991年12月,镇海
区一个猪场和两个养猪专业大户所养猪群内相继暴发病情,共发现病猪267头,死亡49头,
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7.6%和6.9% 。1998年7月,象山县一养猪专业户有50余头猪发
病。2005年12月,诸暨市一养猪户所养猪中发病5头。2008年11月,余姚市有两个猪场出
现病情,发病率分别为21%、50%。2009年8月中旬,台州市路桥区一养猪场有25头后备母
猪发生弓形虫病。2010年,该病在全省仍为个别散发状况。
二、牛疫病
(一)牛流行热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感染引起,又名牛流行性感冒,简称“牛流感”。
民国23年(1934年),慈溪县牛流感大流行,黄牛发病率高达80%左右。民国29年夏,
瓯海县永强一带在10天内有200多头牛被流感侵染。
20世纪50—80年代,多数年份有牛流感发生,其中有4个年份发生全省性流行。1955年,
杭州、宁波、金华、衢州、丽水、台州、舟山等地均发生牛流感;仅金华地区就有4个县75个乡406
个村出现病情,病牛达2000余头;台州地区玉环县有病牛1000余头;同年7月,缙云县13个乡
100余头牛发病,死亡9头。1971年,全省有8个地区23个县流行发病,病牛25475头,死亡21
头;其中以宁波地区病牛最多,达12323头。1983年,牛流感范围仍广,涉及8个地区37个县
567个乡2188个村,病牛17258头,死亡201头;除舟山、宁波两地区外,其他地区的病牛头数均
在2000头以上。1988年又一次全省性暴发流行,发病范围涉及32个县(市、区)282个乡,病牛
20379头,死亡79头;宁波、温州两市病牛均有5000余头,台州、丽水两地区分别有2000余头。
次年发病范围缩小,全省只有富阳、鄞县、海曙、象山、龙湾、盘安、衢县、江山、椒江、温岭10个县
(市、区)40个乡131个村出现该病,病牛1034头,死亡7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隔3至5年出现一次局部性牛流感疫情,并呈减少态势。1996
年8—11月,杭州一奶牛场暴发该病,发病奶牛439头,死亡14头,被迫淘汰3头。2002年
7—10月,牛流感在金华市发生流行;是年,衢州市衢江区4个乡镇也出现该病,一个乡调查
41头病牛全部为黄牛。2004年8月,乐清市部分乡镇奶牛场有52头牛发生牛流感。2007年
8月,衢州市一奶牛场115头奶牛发病,发病率占存栏数31.5%,死亡及淘汰7头。2010年未
有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