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5 - 自然灾异志
P. 325
温州、丽水等地(市)的21个县(市、区)发现流行,发病山羊3169只、死亡1059只;其中,宁波
市鄞县、奉化、余姚、宁海、慈溪、镇海等8个县(区)21个乡镇的1668户养羊户的所养羊群内
均有发病,计死亡羊409只;安吉县有260只山羊相继得病;嵊县调查441只山羊,患病249
只、死亡79只;文成县在6月引进120只马头山羊,到7月初发病死亡80余只,同时有30余
只本地山羊也发病死亡。为控制该病蔓延,宁波市还扑杀病羊同群羊915只,嵊县扑杀584
只。1988年,疫情趋缓,全省有7个县上报发病423只。1989年,磐安和浦江两县发生该病。
1993年和1995年,临海市两个羊场分别暴发该病,发病羊近800只。1995年,安吉县因该病
死亡羊近百只。2000年12月,江山市须江镇一养羊户所养羊群中有23只羊发病。2004年6
月,缙云县一羊场有80只羊陆续发病和死亡。2007年8月中旬,温州市瓯海区郭溪镇一养羊
户有110只羊陆续发病和死亡。2009年4月,衢 州市柯城区华墅乡一养羊户所养羊群中有
27只羊发病、死亡7只。2010年仍有局部散发现象。
(四)羊梭菌性病
在浙江省内发生的羊梭菌性病主要是由B型诺维氏梭菌引发的羊黑疫和由腐败梭菌引
发的羊快疫,发生的病例多为两者混合感染,故称为羊黑快疫。
20世纪60—70年代,羊黑快疫引起大量湖羊死亡。该病首次发生流行于1964年5月海
宁县马桥公社柏士大队,病羊200余只;随后,余杭、桐乡两地也相继出现疫情。1965年6月,
嘉兴县建设公社6个大队因该病死亡湖羊2000余只。7—10月,海宁县柏士大队又有264只
羊死于该病,占存栏数27.6%。至1968年,嘉兴地区死于该病的湖羊共84334只,其中海宁
连续6年流行此病,死亡39820余只,许多农户空栏断羊;桐乡亦死羊31306只;海盐县也有
发病。同时,萧山、杭州半山、镇海、衢县等县(区)从流行区引进的湖羊也发生此病,分别死亡
40只、82只、25只和12只。1971年夏,长兴县开始暴发该病,死亡湖羊近700只;次年德清、
吴兴也相继发生。1972—1974年,长兴、德清、吴兴三县合计各年病羊分别有2849只、4870
只和1223只;其中长兴县死羊最多,有2700余只。1975年,海宁县又流行该病,病羊3000余
只、死亡2700余只。80年代仍有个别县散发,1989年湖州市区59只羊发病死亡。此后至
2010年,该病未再发现。
(五)羊肝片吸虫
羊肝片吸虫是由肝片吸虫引发的寄生虫病,又名肝蛭病。民国27年(1938年),景宁大
漈农场引进300多只山羊,出生的小羊皆因肝片吸虫病死亡。
1953年,嘉兴县新篁乡因羊肝片吸虫病死亡羊3000只,次年又死羊6000多只。1954
年,上虞县沥南乡三、四两村死于此病的羊百余只。1960年,嵊县黄泽公社死羊180只;是
年,岱山县中山公社死羊也有100只,死亡率83.3%。1963年,余杭县有一个公社发现肝片
吸虫病羊7000只,死亡3000只,死亡率21.4%;是年冬至1964年春,杭州市西湖区羊发病率
达79.7%,死亡1500只,病死率16%;海宁县祝场公社有920只羊死于该病。1966年,海宁
县黄湾公社和钱塘江公社云龙大队一个队分别因该病死羊2500只和1211只。20世纪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