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8 - 自然灾异志
P. 328
20世纪80年代,全省有79个县先后发生鸭瘟,每年有5万~10万只鸭死亡。1980年平
阳县有3.08万只鸭、1982年苍南县有1.3万只鸭、1983年缙云县有1.95万只鸭、1984年淳
安县有2万只鸭均死于鸭瘟。1985年秋,德清县新联村一户1300只蛋鸭全部病死。1986
年,鄞县发病死亡2万只。1987年,湖州市仓山村1500只鸭中病死300只,萧山宁围乡宁北
村养殖户的1200只鸭中病死900多只;是年,台州市椒江区也发生流行,洪家镇车前王村为
养鸭专业村,死鸭近4000只,沙北乡亦有10只种鹅发生鸭瘟死亡。
1991—2010年,鸭瘟逐渐得到控制,发病趋少。其中,1997年,诸暨有30个乡镇的鸭群
先后发生鸭瘟,损失较重。1999年秋,松阳县一养鸭户所养鸭群发生该病。2000年1—5月,
诸暨、绍兴、金华等地报告有鸭瘟疫情。
(四)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发的雏鹅传染病。
1960年,象山县有15个公社165个大队的3050只雏鹅发生该病,死亡2740只。1962
年,衢县樟潭镇近100只雏鹅死于该病。1968年4月,定海县白泉公社1102只雏鹅发病,死
亡998只。20世纪70年代,象山、诸暨、平湖、奉化、鄞县、慈溪、金华、上虞、丽水等养鹅产区
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小鹅瘟发生。1974年,平湖县食品公司孵坊从苏州、无锡等地先后引
进苗鹅7批约2.85万只,供农户饲养,半个月内几乎全部发病死亡,同时波及全县,因该病死
鹅6万~7万只。1978年,象山县有31个公社497个大队流行发病,死亡小鹅13600只;余
姚县一村养殖场罹病死亡小鹅6000余只,死亡率97%以上;同年4月,另一牧场300只苗鹅
全部发病死亡。
20世纪80年代,小鹅瘟发生依然较多。1981年,余姚县有2000余只雏鹅发病死亡。1982
年,定海县有13个公社和东湾种禽场以及普陀县六横区共2.5万只雏鹅发病;宁波市象山、奉
化、余姚、鄞县、慈溪5个县(市)43个公社367个大队的2.52万只雏鹅发病,死亡约1.50万余
只,死亡率4.3%。1984年,余姚县又发生小鹅瘟,死亡雏鹅3000余只。1985—1989年,全省累
计发病县有68个(次),鹅死亡14.80万只;象山县由于养鹅集中,年年发病,死亡数占全省
70%~80%,其间的1988年,该县26个乡497个村2.8万只雏鹅发病,死亡2.06万只,死亡率
占全县饲养量3.44%。1990—2010年,该病逐渐得到控制,偶有局部发生。
(五)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发的高度致死性雏鸭传染病。
1976年3月,鄞县姜山镇养鸭场900只的一群雏鸭发生该病,死亡400只;接着该县潘火
公社牧场的2000只雏鸭中也有500只死于此病。此后,该病发生的范围日渐扩大。1981—
1983年,平湖、诸暨、龙游、椒江、象山、慈溪、淳安等县均有该病流行。1983年,椒江市因该病
死亡雏鸭3万~4万只。是年,象山县珠溪乡一村发病死亡450只。1984年,全省有20个县
报告7.68万只鸭发病,4.07万只死亡;其中余姚市有389个鸭群发病,占全县总群数的
37%。1985—1987年,全省每年有19个县报告发病,累计死亡雏鸭21.34万只,其中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