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0 - 自然灾异志
P. 330
右,并出现零星死亡。2005年3月中旬,浦江县一养殖户2000只的一群肉用鸭发生该病;同
年9月桐乡市一鸡场8000只鸡中有3000只发病,造成大量死亡。2006年7月,桐乡市一野
鸭场2800只30日龄野鸭中,有30%陆续发病,在1周内死亡373只。2010年,省内仍有散
发病例。
(七)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类家禽传染病,分别称鸡白痢、禽伤
寒和禽副伤寒等,严重危害禽类养殖。
1.鸡白痢
民国时期,各地鸡白痢流行严重,民间有“九雏一生”“孵一窝、活一半”“雏鸡难过白痢关”
等说法;平阳县农村每年都有1万~2万只雏鸡死于该病。民国35年(1946年),义乌县黄庆
藏在《浙江畜牧》载文称:该县历年均有雏鸡白痢病发生,每年损失之巨,甚是惊人。至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衢州鸡白痢病对养禽业的危害不亚于其他烈性禽类传染病。20世纪70
年代末,集约化养鸡业兴起,该病危害性更大,几乎所有养鸡场(户)都有不同程度发生,雏鸡
死亡率高达60%~70%。1979年,宁波市实验农场养鸡分场饲养的12万只鸡中有2万多只
发病,死亡约0.36万只。1982年,象山县调查部分养鸡户共有病鸡1.13万只,死亡0.33万
只,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3.8%和29.2%。1982—1983年,龙游县调查7批约1.2万只
鸡,因该病死亡0.37万只。1983年,丽水县调查3315户23.8万只鸡,白痢病死亡占34%。
1984年,龙泉县有鸡发病0.82万只、死亡0.52万只。1989年据38个县统计,发病鸡有
110.4万只,死亡11.1万只,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3%和0.2%;其中,杭州市江干区新建
弄口蛋鸡场0.70万只鸡中因该病死亡0.23万只;诸暨县畜牧实验场0.40万只鸡中0.30万
只发病死亡。1990—2010年,该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呈偶发态势。
2.禽伤寒
20世纪80年代,在部分集约化养禽场(户)中禽伤寒危害显现。1982年11月,杭州市祥
符公社富强5队饲养的500余只鸡发生禽伤寒,死亡20余只。1983年9月,上虞县丰惠乡一
养殖户的1500只绍鸭中因该病死亡556只。1986年5月,永嘉县峙口乡峙口村一饲养户有
150只的产蛋鸡群,发病后全部停止产蛋,病鸡135只,死亡43只。1987—1989年,慈溪县禽
伤寒年发病率都在10%以上,死亡率1%~2%。1988年8月,海宁市硖石蔬菜村有2850只
的一群鹌鹑发病,并出现死亡;同年9月,上虞县禹丰一养殖户的3000只青年蛋鸭中发病死
亡819只。此后至2010年,全省少有报道。
3.禽副伤寒
20世纪70年代,该病在一些集约化养禽场(户)中开始多发。1972年8月,鄞县布政公
社晨光大队3000只15日龄的肉用鸡群,发生该病后死亡300多只。1979年,宁波市农业实
验场9000只肉鸡中发病死亡400多只。1981年,建德县三都镇一养殖户的250只21日龄肉
用鸡群发病,死亡20只。1983年4月,杭州市祥符乡兽医站的1300只雏鸡中,该病发病率
30%以上,死亡率为9.2%;同年3—4月,杭州市西湖区古荡、祥符等乡饲养的一些雏鸡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