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0 - 自然灾异志
P. 340

闻,但该畸胎牛犊无一能够存活。乾隆十六年(1751年)七月,景宁县农家有猪产仔,其状长



                                鼻类象,家人骇异,击杀之;乾隆五十年,遂昌县十九都宏岗民家猪生3小象,数日后死亡;自



                                后嘉庆十年(1805年)乐清、嘉庆十八年黄岩,咸丰十一年(1861年)奉化,光绪八年(1882年)


                                余杭,光绪十一年、十二年诸暨都出现有所谓猪生象现象,但该畸胎均未见有成活长大记载。





                                          (六)海洋大型哺乳动物





                                         沿海历史记述的大鱼、巨鱼,多数为海洋鲸类动物,大型鲸鱼古称海鳅、海鱿、海燕等;小



                                型鲸类包括海豚、江豚等,俗称海猪、江猪,亦记作乌距鱼、白距鱼等。南朝齐永明九年(491


                                年),盐官县有海鱼乘潮来,搁浅海滩,长30余丈,黑色无鳞,声如牛,民割其肉食之;永元元年



                                 (99年)四月,有大鱼12头,入上虞江,大者长20余丈,小者10余丈,一入山阴称浦,一入永
                                   4

                                兴江,皆搁于岸侧,被百姓割取鱼肉。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二月,有大海鱼2条,各长




                                50余丈,一死于桐庐,一死于余姚江。宋乾德元年(963年)十月,获大鱼于钱塘江边,长9丈6


                                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四月,海盐县海面有巨鱼,抵岸搁于沙上,犹扬鬣拨剌,其高可与


                                县门相比。淳熙五年(1178年)八月,有巨鱼出现宁海县铁场港,乘潮上溯,身长10余丈,皮



                                黑如牛,扬鳍鼓鬣,喷水至半空,皆成烟雾,人或疑为龙;潮退搁泥中,两日死,民割其肉,煎为



                                油,或以其脊骨作臼;淳熙十三年二月,钱塘龙山江岸有大鱼如象,随潮而来,潮退复逝。嘉定


                                十七年(1224年),海溢坏盐官县地数十里,先是有巨鱼横海岸,民割肉食之。元至元十九年



                                 (282年),忽有海鳅长10余丈,搁于杭州海涂,民有以梯架其背,脔割其肉;至元二十八年十
                                   1


                                二月,又有海鳅大于前者,死于杭州浙江亭海涂上。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八月,余姚有巨鱼暴于海涂,长10丈,民割其肉万余斤,复被潮



                                水冲去。景泰五年(1454年),乐清县有大鱼随潮入港,潮落不能去,时时喷水,满空如雨;居


                                 民聚观,往割其肉,大鱼忽转动,致溺水死者百余人;日暮复跃入海去。嘉靖二年(1523年)七



                                月,太湖居民见有类牛头者出水面百数,涌涛喷沫,数日乃息;嘉靖八年冬,金华通济桥下获江



                                豚一口;嘉靖十八年四月,山阴县有大鱼数十头搁于海涂,民割采其肉;嘉靖二十七年,象山县


                                蛎江桥内外皆挤满海鳅,盈数千条,搁卧于海涂上,民众割肉取食;嘉靖三十一年,有白距鱼由



                                海门入永宁江,上溯至潮际,其大如牛,喷沫扬鳍;嘉靖三十六年十月,参将卢镗在舟山海域获


                                一巨鳅,长7丈余;嘉靖四十二年四月,海盐县民见海边有异物万数,岸行20余里。其一最



                                 巨,高如楼,时以为海马。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六月旱,钱塘江沙上有海鳅百条,每条重数



                                百斤,民取肉熬油。崇祯十二年(1639年),有大鱼自海洋入鄞江,翅如风帆,水为起立,直至


                                蕙江之元贞桥,复游出海。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海宁县城东三里桥有鱼偃搁于海沙,长20余



                                丈,高3丈,状若象,人呼为“海象”,其肋骨巨若栋梁。



                                         清康熙元年(1662年)正月朔,台州有二巨鱼斗于江中,其一死,肉重400余斤;康熙十五


                                年十二月朔,午刻大风,海盐有大鱼从外洋北来,长10丈余,形如车轮,头似马首,数日,复乘



                                大风浪游往大洋;康熙二十二年四月,海宁县凤凰山海滨有鱼长20余丈,无鳞,有白毫,人呼



                                “海象”;康熙四十七年二月初,台州有巨鱼至临海中津桥,在江中如朝拜状,十二日随潮逸去。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三月二十三日,平湖海滨漂来一大鱼,其声如牛,长6丈7尺,径1丈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