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9 - 自然灾异志
P. 339

八年八月,山阴又捕获白色鸠鸟,眼足皆呈红色,时以为奇瑞;元嘉十九年、二十年余杭县皆捕



                                  得白色乌龟,奏献朝廷;大明元年(457年)二月,诸暨县捕获白麂1只,解献朝廷。唐天复二



                                  年(902年),有白乌鸦栖于安固集云山,以地方之瑞,特改安固县为瑞安县。明景泰七年



                                    1
                                  (456年)七月,有白鸜鹆栖于诸暨县舍;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舟山定海捕得山中白鹿1

                                  只,形色殊异,时胡宗宪在舟山剿倭,获以奏献朝廷;万历十三年(1585年),昌化县山野见白


                                  兔;天启四年(1624年)四月,义乌县有红足白麻雀群集宾馆,地方鸟类围噪者数以万计。清



                                 顺治九年(1652年),湖州双林镇东庄湾民家燕产二雏,一白一紫;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奉



                                  化县忠义乡山中发现白鸦。雍正九年(1731年)六月十八日,昌化县太平乡麦场有白鹿自来,


                                  乡民聚观称奇,捕获以献官府。





                                           (五)畜禽畸异





                                           畜禽畸异为自然现象,历代均有发生。近代以前受科学认知的局限,朝野常以畜禽的畸



                                  胎异形或性状变异为灾祥之兆,记载入史志,有鸡生多足、猪有象鼻、牛产麒麟等。由动物基


                                  因突变或感染某种致病因子等所致。民国以来,畜禽畸异现象亦偶有出现,但无复专门记载。



                                           1.鸡异



                                          历代记载以鸡性变、鸡体畸形居多。唐永昌元年(689年)正月,明州有母鸡化为雄鸡。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龙泉县有鸡二形,左雄右雌,既能啼晨报晓,又会孵卵育雏;至正十



                                 八年正月,杭州民家母鸡孵鸡雏9只,一雏生有3条足,2足在前,1足在后;三月,诸暨民家母



                                 鸡孵雏5只,内1雏有4足,2足生于翅下;至正二十五年秋,瑞安有雄鸡生蛋,人惧而杀之,鸡


                                 腹中有卵子累累。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诸暨西郊有母鸡化为雄鸡,尾忽长二三尺,如锦



                                  绶,冠羽俱异,黑色,民家将其放归山中。万历三年(1575年)十月,庆元县八都有雄鸡变成母


                                 鸡。崇祯十七年(1644年),汤溪县鸡翼生爪。清顺治五年(1648年),杭州民家鸡生4足,湖



                                  州民家鸡生4翼,能飞。道光元年(1821年),富阳、湖州、余姚、永嘉皆有鸡翅生爪现象;其中



                                  乌程(今并入湖州)鸡两翅俱生爪,生五爪者尤善飞翔。咸丰八年(1858年),景宁县鸡翅皆断


                                  毛,如人工剪去。光绪十四年(1888年)四月,上虞县民称鸡翼生爪,食之致人死亡,民间宰杀



                                 鸡只殆尽;光绪二十一年,奉化县谢界山民家有4足鸡。


                                           2.家畜畸胎



                                          历代记载以牛产“麒麟”和猪生“象”现象比较突出。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杭州民



                                  家有猫生数仔,皆三足。淳熙十二年(1185年),仁和县良渚有牛生二首,7日而死;余杭县亦


                                  有牛产犊二首。元泰定三年(1326年)九月,长兴民有牛生一异兽,鳞身牛尾,口目皆赤,落地




                                  即大鸣,时以为“瑞征”。明成化九年(1473年),绍兴板桥村牛生1犊,一身而有两首双尾,8


                                  条腿;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绍兴、崇祯十六年(1643年)义乌皆有此异。清顺治四年(1647



                                  年),山阴县民家羊生羔,有3足,前2后1养于神庙,人无敢宰食;顺治五年,杭州有猪产仔,1


                                  首而3耳、8条腿、2根尾巴。康熙十年(1671年)五月,山阴县单港有猪产仔12头,悉皆四耳;



                                 康熙二十八年,镇海县西管乡牛产1犊,有类传说中的麒麟,由宁波府申报朝廷;余姚县北乡


                                  亦有牛产麒麟,体态狼项、马足、麋身、牛尾,遍体肉鳞,金紫相错;此后各府县时有牛产麒麟奇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