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8 - 自然灾异志
P. 338
呼为“海狗”;是年太平县有狗头熊食人,白猿窃食园蔬。咸丰八年,太平县有狗头熊伤害人
畜。咸丰九年,嵊县有兽如犬,俗呼大者为马熊,小者为狗熊,白昼闯入村落,食畜无算,甚至
啮小儿至死。咸丰十一年,丽水也有“海狗”为害,自前七八年以来,有兽如犬状,屡入城市,各
乡被咬食牲畜无算。又,咸丰中,黄岩县西乡有狗头熊,常出噬人。同治二年(1863年),浦江
县有野兽食人,五六成群,夜间遍行村野,扑食儿童;兽长喙厉牙,状如犬,乡民俗呼狗熊,或指
为狼,自后数年皆有此害。同治三年,寿昌、永康两县旱,四乡多野兽吃人。同治四年,诸暨县
山村多马熊,状如狼,而头长,夜出掠食猪犬,并袭击妇女儿童。光绪七年(1881年),奉化县
狗熊食人;光绪三十二年秋,奉化县溪口一带每夜有狗熊越墙,食牲畜。清末民初,仙居县有
猛兽称马头熊,噬人。自民国以来,由于大量捕猎和森林植被减少等,包括猛兽等各种野生动
物资源急剧减少,尤其大型野生哺乳动物长期处于濒危状态,无复兽害。
(三)鸟类灾异
南 北朝南齐永明三年(485年),有大鸟集上虞县;建武三年(496年),有大鸟集东阳郡,鸟
身五彩,以红色居多。唐咸通年间(860—873年),吴、越见有异鸟,极大,时称四目三足,鸣于
山林。元至正七年(1347年)冬,嘉兴城西有鸟数千,在地面营巢,围匝如城。明成化十六年
(480年),杭州有异鸟见钱塘学宫墙上,鸟纹彩五色。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有五色灵鹊
1
翔集余杭县署,3日始去;万历三十八年,临海县有二海鸟飞至,黑色,大如车轮。崇祯十七年
(644年)十一月,杭州有猎人献鴸鸟,人面鸟身,两翼四足。①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有
1
鸟栖于杭州庆春门上3日,鸟面如老人形,足如小儿,时以为鴸鸟;②是年夏,杭州家燕一反常
态,衔燕雏抛弃于地,至塘栖一带均是同样情况。康熙七年(1668年)三月,杭州艮山门外有
异鸟集村树上,人头莺眼,鸟身鹅足,高3尺,毛花白;③康熙二十八年五月半,海宁县阴雨连
绵,飞燕差池,触处即殒,数百里内燕子几绝,时称异事。④道光十一年(1831年)夏秋水灾,至
冬不退,湖州野鸭成群食稻;道光二十一年冬,嘉兴、湖州大雪两昼夜,迟收晚稻滞于田中,野
鸭千万成群,自北而南,下集田中,食稻穗无遗,致是年仓廒不开,佃租无收。咸丰十一年
(861年)七月,嵊县燕子行为异常,凡筑巢于民家者,皆啄毙燕雏飞去。
1
( 四)动物白化现象
动物白化在古代被视为祥瑞,各种野生动物均会发生白化现象,境内历史记录12种。三
国吴赤乌十二年(249年)八月,章安县发现白色鸠鸟。东晋太宁元年(323年),永嘉郡方建城
时,有白鹿出现之瑞,遂名其城为“白鹿城”;咸和八年(333年)五月,白虎见寿昌县;咸和九年
五月,钱塘捕获1只白鸢,又获白鹅,皆奏献朝廷;建元二年(344年)五月,会稽永兴县(萧山)
见白雀,此后各府县有陆续捕获。南朝宋元嘉十一年(434)六月,海盐捕获白色乌鸦;元嘉十
①②③ 所述异鸟形态特征,应属鸮形目草鸮科、鸱鸮科鸟类,俗称猫头鹰。鴸鸟,亦为《山海经》神话动物之一。
④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家燕大量死亡,疑严重禽流感流行,致飞燕“触处即殒。该现象亦为国内历史自然
灾异的唯一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