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4 - 龙港镇志2009
P. 304
- 262- 龙港镇志
工业门类
建镇初期,境内工业主要有纺织印染、机械阀门、印刷商标、塑料编织、服装、包装装
潢、仪表仪器、建筑材料等 20 多个门类。 在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推动下,工业行业生产步
伐加快,传统产业进一步扩大,新的工业门类逐渐增多。 到 1992 年,全镇工业门类有纺
织、塑料制品、印刷、工艺美术、机械、皮革毛皮制品、缝纫、食品材料、仪器仪表、电器电
子、建材等。 其中纺织、印刷、机械、塑料制品、缝纫、工艺美术、食品饮料、仪器仪表 8 个
行业年产值 1000 万元以上,占全部工业产值的 94.1%。 2000 年,产值在 10 亿元以上的
有印刷、纺织、塑料制品和煤气生产供应 4 大行业,合计产值 756434 万元,占全部工业
产值的 92.24%。产值 1 亿元以上有电气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金属制品、服装及纤维制
品、造纸与纸制品、食品饮料等 5 个行业,合计产值 97402 万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
11.88%。 2009 年,印刷、纺织、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生产和供应、普通机械、皮革毛
皮制品、造纸与纸制品、食品饮料、煤气生产和供应、服装及纤维制品、自来水生产和供
应、其他等 13 大工业门类中,产值 10 亿元以上的为印刷、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生
产和供应 4 大行业,产值达 912034 万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 39.05%,成为全镇支柱
行业。
纺织业
纺织业包括棉织、麻织、毛织、针织及纺织品的印染和缝纫加工业,是境内传统产
业,源远流长,早在明代,今龙港一带农村家庭妇女就已盛行纺织。 夏天织苧麻布,春、
秋、冬织棉布,手艺已有相当水平,而且开始向外传授纺织技术。 戏剧《高机与吴三春》
就是传说明代河底高一带纺织高手高机被龙泉吴员外家聘为织匠,与吴府千金吴三春
相爱的故事。 到了清代,纺织更为普遍,几乎家家户户有纺织机或织布机。 清咸丰年间,
农家生产的“筒布”已经行销浙、闽、赣部分山区。 民国初年,如今龙港一带,家庭纺织生
产呈现一派繁忙景象,乡村处处织机声,有的地方出现了家庭纺织作坊。 民国《平阳县
志》记载清代平阳诗人张綦毋在《船屯渔唱》中写道:“井栏昨夜响秋声,红女何烦懒妇
惊。 夏日织麻冬织絮,杼机才歇已鸡鸣。 ”可见,纺织已成为这里除渔业以外的一项主要
副业。 抗日战争后,外来机织布占据市场,土坊织业渐衰。 新中国成立后,境内纺织业在
逆境中拼搏,在曲折中发展,在竞争中提升,终于成就如今龙港主导工业之一的辉煌。
解放初期,纺织业开始复苏,却逢 1955 年国家对棉花、棉布实行统购统销,土布生产由
于缺乏原料而处于停滞。 为解决生产原料困难,群众以废旧棉花和从省外购进布角料,
经轧碎开花为再生纤维,纺成纱织成布,销往省内外。 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传统的土
纺土织被视为资本主义,运销土布者被作为投机倒把分子受到严厉打击,纺织业又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