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9 - 龙港镇志2009
P. 799
第二十九篇 人物传 - 757-
70 岁时病逝。
顾 冈(生卒年不详) 字次风,江之南下涝人。 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中进士,后
任钱塘县主簿。
高宗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投降派秦桧势狂。参知政事刘大中一贯反对议和。
兵部侍郎萧振(注:平阳左院里“今萧江镇”人,曾在太学中被誉为“三贤”之首,先受赵
鼎推荐,后被秦桧援引入阁,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兵部侍郎)。 屈服秦桧压力,推波助
澜,引起同乡顾冈激愤。 绍兴十年,写了长达 2000 字的《上萧侍郎书》,对萧忠告。 时顾
冈是居乡读书的布衣,与萧虽为同乡,却并不结识,只是出于正义,遂无所顾忌,痛快淋
漓,慷慨陈词,该书信成为流传千古文献。
《上萧侍郎书》略谓:“冈闻:君子之爱人以忠厚,小人之爱人以姑息。宁甘狂妄之机,
不可蹈姑息之罪,以故辄献朋党之辩,愿试听焉。 今夷狄不足忧,朋党最可畏,此风炎,
渐不可遏:欲冀中兴之功,正却步而求前;欲信讲和之约,正抱虎而熟寐。 三尺童子,尚
知扼腕;有识之士,得不寒心? 不以进贤退不有为重,而着意于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以
至堂堂社稷,反为诸公快意之地。 天下耳目,岂可欺掩! 曩侍郎处言路之时,刚方特立,
不避强御,秋霜烈目,端不可犯。 报仇,虽庸者且不肯为,孰谓侍郎之,而为此举耶? 虽
然,往者不变道,来者犹可追。 今日党与火炽,草泽之人知之久矣。 朝廷方酣寐而不寤,
公卿方沉醉而未醒。 呜呼! 社稷其可孤耶? 生灵其何罪耶? 吾天子其何倚仗耶? 杜其
源而破其党,正赖侍郎与吾君及吾相耳。 必也持公正之心,忘物我之累,可用则用,可去
则去。 前日之留,岂无细奸巨猾而可速去者,虽亲姻娅,勿问可也! 其怒则拒之,其喜而
纳之,惟侍郎之命耳! ”
信发后,了解内情者绝尠。 即知情者亦不敢声张,恐招罪戾。
萧振读后,“不以为忤己”。 此后,对和战的态度有所转变:向高宗提出“敌人变诈,
未可屈己求和”,“国家讲和,恐失诸将心”。 竟而招秦桧不满,受弹劾与迁谪告终。
绍兴十五年,顾冈进士得中后,任钱塘县主簿时,钱塘就在皇帝辇下,从临安郡守
以至钱塘县令,无一不是秦氏党羽。 顾冈无法逗留,旋即拂袖归里,至死不复出仕。
顾冈无子。其宗族世代皆能诗文,秘藏此信底稿。及至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8),
伯页哈布哈才从顾冈第五代孙顾元龙处抄录副本,为它写了序。 同时本县陈高及浏阳
欧阳元、庐州余阙、义乌黄溍、金华宋濂和王袆等先后为它写了后跋,才风行国内。 原文
已有残缺。
陈力修(生卒年不详) 字介翁,号石斋,陈营里(今龙港镇江山月星村北店)人。 进
太学后,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以优等第一进士及第,任常德府教授。 历任礼部、兵部
架阁、出差江东督运,供应和、濠、庐、安、丰诸军州民食,5 个月内,罗致了白米 35 万斛,
使边境的粮食储备因而充裕。 任秦州通判时,他在门上写了一幅对联说:“报国正当无
事日,监州不是徇情官。 ”他被擢拔为无为军(在安徽省)知军时,当时政府进行“和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