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3 - 龙港镇志2009
P. 803

第二十九篇       人物传                           - 761-


               官居鸿胪寺序班。 父亲好友应德成曾任桂平阳令,为官清廉。 回里后,思恭习闻他的绪
               言妙论,攻读不倦,能够深得其要旨。 万历四十年(1612)入贡,官任永康县训导,在任上
               亲设会课,捐出官奉办祭器,赈济贫士。 驿宰卒,无资葬,他倾囊相助。 因念老父年迈,经

               常回家探望,迟迟不忍离去。 迁任兰山县教谕后,便乞请归休养父。 浙江布政使姚勇
               济、温处兵备道米万钟为他建了石坊表,题之为“师儒侍养”。 他最后 20 年家居不闲散,
               仍让日夜闭户著书。 著有《易学经针》、《性鉴摘题》、《左国精髓》、《三部经演》、《时令纂
               言》、《喷饭录》、《笔锄三刻》、《并生录》、《客窗论世》、《见危长啸》、《南海鸣义集》、《乡居

               琐语》等 26 种。 到清代便已散佚,仅存《东昆仰止录》与《南雁山志》。 明亡,不食而死。 其
               传略入编清乾隆《平阳县志·人物志》等。
                   吴 第(生卒年不详)           河前(今湖前)人。明代吴宝秀之后。少丧父,家贫,小从髹漆
               匠学艺。 一日,在温州市裱画店见画家项维仁(号果园)所作青绿山水,留恋不能去。 遂
               到松台山麓项家叩门呈画求教,请拜师,自称已备有 3 年学费。 项回答说要 6 年,吴问

               故,项说:“前 3 年先读诗学字,以清除匠气。 ”从此,每日除劈柴、挑水、煎茶、磨墨外,便
               刻苦自学,或看项氏作画。 有年,渐技痒,仿项氏笔意画一幅山水,托裱画店张贴壁间,
               自伏于壁后倾听评论,见者或议委神似项氏,有人却说仅得其皮毛而已。 遂再潜心揣

               摩,再次展出,被认为已得神髓。 项氏遂资助他出游天台、雁荡,以开拓眼界胸襟,笔下
               渐臻化境,成为项氏入室弟子。 项氏常对人自称平生有三高足,为“三山”,即陈恭号地
               山,汪秀林号霁山,而以号次山的吴第为第一。 吴第于山水画外,并擅长兰竹,还工书
               法、亦能诗。 在家不谙生计,穷困潦倒。 其妻忧伤而死,他不再续娶。 得钱便饮酒,醉后
               彩墨淋漓,画好便送左右邻。 邻人不过意,遂暗中周济吴母,却被吴第呵斥。 遇富贵者求

               画,坚决拒绝。 东村一财主贿通其叔,置酒食招饮,待他酣醉时,便出大幅素绢求诗。 吴
               第画兴大发,将墨水泼绢上,信手涂抹,竟染出满幅乌云,然后于云缝中点染藤黄,遂成
               绝妙的《乌云盖月图》。 其叔卷画离开后,吴第始知中计。 财主得画,又怕悬挂后招来晦
               气,遂以高价专卖与收藏家。

                   一日,有塘川(在平阳小南)人挑柴过江来卖,过秤后,吴第囊无一文,窘急中见篱下
               雄鸡觅食,就信笔涂了几下,竟成生动的写照,说:“你带到塘川给某人,就会得到柴
               钱。 ”卖柴人无奈收下,一到钱仓就被抢购了。 下次再挑柴去换画,吴第说:“我给你柴
               钱,画是饿死也不再卖。 ”

                   朱秀三(? ~1861)        原是朱家站富户子弟,祖上有田 300 亩,变卖后迁居河前(今
               湖前)。 上过学,又爱好弄枪使棒,此时已沦落为走方郎中,卖草药为生,间或替人写诉
               状,结交三教九流人物。 北山庙结义后,赵起经常过江来朱家,一起纵谈拳法、兵书和国
               家大事。 临别,秀三总送他到浦西瓦窑渡口。 某次正值潮涨,渡船停航。 赵起自称偏爱

              “戗倒水”,上了渡船,秀三便跳上另一小舢板护送。 因用力过猛,折了桨,他就脱下上
               衣,以手代桨,拨水逆流横渡。赵起也放桨击水相随。半个时辰后,先后到达对岸。此后,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