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2 - 龙港镇志2009
P. 812

- 770-                             龙港镇志


               通佛经为日课,究性理之学。 因中风卒于张家堡杨家祖屋后仓,终年七十有一。
                   瞿世法(1881~1931) 江南巧匠,人们通称其乳名为阿宝老司,河尾村人。父、祖都
               是木匠,到他已是第三代。 天资灵巧,早年贫困失学,只好继承祖业。 先后建过江南 18

               个戏台,一个戏台藻井有数十个斗拱,接榫时却不失毫厘。 于是名扬远近,上门拜师学
               艺者不绝。
                   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思考,常能出奇制胜。 见到家猫推锅盖偷饭,他立即制成锅
               盖架扣上,使它无能为力。 30 岁制成第一部脚踏打稻机。 那时未见滚珠轴承,而功效却

               跟后来铁制的一样。 又制成飞船,在大河里试航。 人依架上,脚踩踏板,航行快速,只是
               不能载重,因为未能推广。 最文明的还是都口宫的无柱布幔架。 当时庙宇戏台之间有大
               天井,演出时须张布幔以遮阳避雨。 江山乡集资筹建布幔架时,当地许多木匠都要求包
               工,瞿世法向首事自荐:“我所制布幔架无需柱脚,可使布幔罩的更高。 ”这是个创举,首
               事以此公开招标,众木匠不敢应承,就由瞿世法独揽。

                   这座布幔架,只以木榫衔接戏台、左右两廊和下殿四面檐口,共 8 个角,于横档上安
               短柱,柱上再安横档,如此层层上叠,收缩成方形,再由方转圆,到中心顶高出便如覆
               釜。 既省了大批木料,又四面凌空,连场隅的观众,也不致遮住视线。 全部工程计算之周

               密、用料之节约、搭配之迅速,前所未有。
                   46 岁那年,邻村卢处某乡绅有上百亩水田相连,嫌每年夏秋车水费事,就央瞿世法
               借用风力车水。 瞿吸收了风帆原理,在田头竖起两丈多高桅杆,到午后起风时拉上帆,
               带动齿轮,转动水车滚轴,使河水滔滔上岸入田。 风小时减为 3 帆,只要一个人坐在方
               斗里支使。

                   一生多次替人移屋,不论三间五间或七间,都无需上屋卸瓦,节省了许多人工和损
               耗。 林家庄村有座七间屋要移到河对岸,世法主张:柱脚安上镭子,再在河面架上相应
               的横木,然后在对岸搬动绞盘。 整座房屋受绞索牵引,就沿着横木缓缓过了河,到达新
               地基上。 许多围观者惊叹为“神工”。

                   还为凤山寺僧设计过防盗的“连发弩”:只要扳动机关,便伏弩齐发,还有木械自顶
               上罩落,使凶手动弹不得。
                   晚年虽添置些田产,一生却从未穿过布鞋(当时农工干活时都穿蒲鞋,以蒲草编
               成)。 自恨生于乡野,风闻狭窄,未能多所发明。 日夜殚精竭虑,以至废寝忘食,故身体早

               衰。
                   谢承权(1883~1968) 字昌彝,号志铭,三大庙村人。出生农家,在私塾中以聪颖好
               学见称。 入县学堂,后辍学任教,暑假便从事农耕。 深感欲有益家国,须从实业着手。 宣
               统元年(1909)考入省立甲种蚕桑学校,旋任安徽天长乙种蚕桑学校主任。 著有《饲育春

               蚕日记》,受当局嘉奖;民国 6 年(1917)后,任永嘉乙种蚕桑学校教务。 后回故里,自建
               原生蚕种场,改良蚕种,招收生徒,并向邻里推广种桑养蚕,前后历 20 余年。 晚年仍从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