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9 - 龙港镇志2009
P. 809

第二十九篇       人物传                           - 767-


               石成金。 尧舜犹人,我何畏彼,亦在立志而已。 ”
                   持家俭朴,一生未置过房屋田地,妻杨氏亲操家务,不雇仆妇。 平生以书法著称,字
               体雄浑苍劲。 遗有《待旦楼咱俎》若干卷,包括人物志、山水志、逸史、传奇、集异、诗话及

               杂文等,十年浩劫中被毁。
                   王理孚(1876~1950)        字志澄,又名虬髯、髯翁,龙港镇陈营里(今江山办事处周
               家车,九板桥一带)人,在此生活了 20 年,21 岁迁鳌江居住。 11 岁以后一直师从刘绍
               宽,成为刘的入室弟子。 17 岁中秀才,一面继续读书,一面自己开馆授徒,从此收入维持

               家庭生活。 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考取上海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前身)。 因家贫不能
               入学,乃转至杭州武备学堂,仅读一年多,便辍学回乡。 在鳌江创办小成学院(后为鳌江
               公学的前身)。 期间, 同情与支持曾遭清廷缉捕的革命党人陈大齐(后为考试院副院
               长)、陶成章(光复会主要人物)、冀宝铨(章太炎的女婿)等三人,一面安排教书,一面掩
               护他们进行革命活动。 离开时,又帮助他们化装,搭乘海船出港。 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

               四年,曾为平阳劝学所所长,不遗余力推行新学制。 特别是光绪三十一年跟随瑞安孙诒
               让先生在温州学务处总汇处协助工作,孙要求严格,要文不加点,一气呵成,不更改一
               字。 他后来回忆当时写得很苦,几乎难以应付,终于受到锻炼,受用不浅。

                   光绪三十四年以后,清廷准备立宪,各省成立谘议局,王理孚当选为谘议员,和陈
               黻宸(议长)、陈敬第、沈钧儒(均为副议长)等在一起,在会上痛陈省政利弊,向督府提
               出质询,敢说敢为,崭露头角。 为许多人所赏识,被选为驻会议员。 还由于去平阳办劝学
               所成绩卓著,为省提学使(相当为省教育厅厅长)袁嘉谷所赏识,廷揽为提学使署专门
               科科长。 辛亥革命以后,曾参加章太炎所组织的共和党,在平阳成立共和党分部。 不久,

               浙江宣布独立,汤寿潜为浙江都督,成立都督府,王为秘书厅秘书,经管财政方面工作。
               在与上层人物周旋中,对官场腐败有深切的了解。 在一次襄理国会选举中对一些自封
               为革命党人在选举中营私舞弊,深恶痛绝。 公开出来揭发,不料遭到贿选团的打手一顿
               拳打脚踢,后虽经纠劾处理,但正如王理孚后来的表述:“奔走革命所得竞就所望,深悔

               少年轻躁。 ”思想产生对政治生活的厌倦情绪,萌发了对张季直去南通创办实业的向
               往。 民国 5 年(1916)冬,被委派到襄县任知县,仅当了 10 个月的知县,就决心辞职不干
               了。“雨雪来时方岁暮,舟船明日又秋残,相依不觉流年度,到此方知勇退难”。
                   自襄县桂冠回到鳌江以后,开始以自己的积蓄,开办红皮厂和碗窑,又经营钱庄。

               由于没有经营管理的经验,连续遭到失败,指导次子王文川出来秉承父旨,创立广源商
               号经营南北货开始。 后来代理沪商达兴轮船公司的光济轮船,开辟鳌江—瑞安—上海
               航线,又逐渐发展北至大连、营口,南达福州、汕头、香港等地的业务,组织闽北、浙南广
               大山区出产的茶叶、烟叶、大米、明矾等出口,运回东北的豆饼、上海的肥田粉等农业生

               产资料,对发展本地的农业生产、促进鳌江的经济繁荣起来良好的作用。
                   一生热心为地方公益事业服务。 如开办学校,建立劝学所,主持民国《平阳县志》的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