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4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044
·976· 第二十九编 民政
五保老人进行集体供养。但终因集体供养开销比分散供养大,各生产大队条件不具备,难以为继,不
久后仍改为分散供养。
1985年,云华、后树两个乡率先重新建立敬老院,对11名五保老人进行集中供养。同年8月和11
月,金华市民政局两次拨款补助武义县21个乡镇新建敬老院经费计21万元。到1995年12月20日止,全
县23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敬老院。
表29-12 1996年~2001年全县各乡镇敬老院情况表
收养老人数
年份 乡镇数(个) 敬老院数(个) 办院率(%) 职工数(人) 床位数(张)
(人)
1996 23 23 100 48 259 216
1997 23 23 100 45 243 208
1998 23 23 100 45 223 201
1999 23 23 100 45 223 137
2000 23 23 100 45 223 137
2001 18 18 100 36 200 150
2003年,县政府提出了区域化、重点化、规范化办敬老院的思路,研究决定将全县23个敬老院
撤、并、改、扩建成5个中心敬老院,分别为:①白洋中心敬老院,地址在原白溪乡政府,设110张床
位,集中供养白洋街道和桐琴、泉溪、茭道3个镇的“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②壶山中心敬
老院,地址在原桃溪滩乡政府,设110张床位,集中供养壶山街道、熟溪街道、履坦镇和大田乡的“五
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对象;③王宅中心敬老院,地址原陶宅乡政府,设120张床位,集中供养
王宅镇、白姆乡、俞源乡的“五保”对象;④新宅中心敬老院,地址在新宅镇原政府办公房,设60张
床位,集中供养新宅镇的“五保”对象;⑤柳城中心敬老院,地址在柳城镇原全塘口小学校区,设180
张床位,集中供养柳城镇、桃溪镇、坦洪乡、西联乡、三港乡、大溪口乡的“五保”对象。上述5个
中心敬老院,自2004年5月开始建造,至2004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至2005年
年底,5个中心敬老院配备了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40名,对全县547名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对
象,全部进行集中供养(在院供养512人,户院挂钩签订协议寄养35人),供养率为100%。
县社会福利院
1998年开始创办县社会福利院。县民政局以
230万元购买了地址在解放桥南端东侧的原县供销
总社办公大楼,改建为占地面积1586平方米、建筑
面积2372平方米的县社会福利院。院内建立了医务
室、健身房、电视室、阅览室、娱乐室。置有老人
床位60张,儿童床位20张。入住自费寄养的老人和
弃婴等,于1999年7月13日开始运行服务。收费,
三人间每位80元/月,双人间每位120元/月,二级护
理费每位100元/月,一级护理费135元/月,特级护
理费由双方议定,医药费由寄养人自负。至2000年 图168:省民政厅向武义捐赠物品仪式(摄于1999年)
年底止,收养老人64人,残疾儿童及弃婴24人,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