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6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116
·1048·第三十一编 教育
件。全县各乡(镇)村均有可观的教育投入。
港侨胞捐资助教
1989年至1995年香港同胞沈炳麟先后5次共捐赠
人民币39万元,用于县二职校、项店小学、白姆小
学、邵宅小学和正新屋小学的建设。1995年,加拿
大籍侨胞王昌真捐资100万元建设瑶村小学。1996年
至1997年,香港同胞陈宜昌共捐赠25万元用于朱王
小学和后汤小学建设。1996年,香港同胞闻儒根捐
赠22万元用于东皋小学和端村小学建设。
为表彰海外侨胞、香港同胞爱国爱乡无私奉献
之精神,1995年3月,县政府授予王昌真、沈炳麟 图185:侨胞王昌真捐资的介夫楼落成(摄于1995年)
“重教奖”,10月,县人大常委会授予王昌真“武
义县荣誉市民”称号。
危旧校舍改造
武义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始于80年代初。据1981年普查,全县中小学共有校舍面积20万平方米,
其中,破旧校舍12万平方米,占60%,一级危房4万平方米,占20%。1986年,实行县、乡、村分级办
学后,危旧校舍改造工作列入了各级政府的重要议程。1988年12月,县政府召开校舍危房改造专题会
议,制定了乡村校舍无危房的验收标准和奖励措施,并与有危房改造任务的33个乡镇签订了校舍危房
改造责任书,限期完成危房改造任务。通过拆除、回建、新建等方式,至1990年年底,全县已有32个乡
镇实现“校校无危房”目标。全县校舍总面积达到25.73万平方米,比1981年时扩大了28.7%。尚存危房
面积0.2万平方米,占总数的0.8%;破旧校舍2.22万平方米,占总数的8.9%。基本完成了危房改造任务。
扶贫建校
1993年,浙江省倡议扶贫建校,组织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向贫困地区资助建
校项目。据统计,1990年~2005年,武义共获得中央、省专项补助3628.8万元(含省“农村中小学食
宿改造项目等资助资金),外县市捐助1222.4万元,有47所中小学的90多个基建项目获得资助。资助
金额占投资总额的25.4%;同时,县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和向银行贷款等方式加大学校基建投入,一大
批新校舍相继落成,中小学校舍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
2004年2月,县政府下达实施“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规划,提出到2007年,小学规划达
标28所,其中达到规划Ⅰ类标准1所,达到规划Ⅱ类标准5所,达到规划Ⅲ类标准22所;初中规划达标7
所,其中:达到规划Ⅰ类标准1所,达到规划Ⅱ类标准5所,达到规划Ⅲ类标准1所。规划达标的中小学
需扩征土地将近12公顷(计173亩),新建校舍面积11.15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1.03亿元。是年6月,
标准化工程正式启动。2005年4月,芦北小学、下杨小学、漠华小学、云华小学、西联小学、履坦小
学、泽村小学7所小学通过省Ⅲ类标准学校评定。至2005年年底,全县已实现扩征土地近10公顷(计
148亩),在建校舍面积5.1万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
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
2005年8月起,武义开始实施浙江省“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规划在2007年前完成15所学校
中小学食宿改造项目,项目24个,总建筑面积4.81万平方米,扩征土地4公顷,总概算投资33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