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1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121
第一章 机构、队伍和经费 ·1053·
第三十二编 科学技术
1986年~2005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促使武义县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逐步转移
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其中1992年,县委、县政府确立并开始实施“科教兴
县”发展战略;1999年,武义县被公布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20年来,政府的科技投入,增加
了上百倍;每万人中的科技人员拥有量,从1985年86人增加到2005年年底的589人;获国家和省政府
颁发的“科技进步奖”计21项、次。总之,武义土地上留下了比以往任何年代都要深刻的科技进步轨
迹,武义人民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科技现代化所带来的文明。
第一章 机构、队伍与经费
第一节 科技管理机构
县科技管理机构
负责组织管理全县科技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原为1978年建立的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科
委主任兼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简称县科协)主席,行政上设主任和副主任各1名,科协设专职副主席
1名。县委在科委、科协设立党组。县科委、科协办公场所于1990年从县府大院迁至樟树脚科技大楼。
1993年,科协主席单设,党组建制未变。2002年1月机构改革中,科委更名为科学技术局(简称科技
局),科协独立设置,党组分设。科技局设局长1名、副局长2名,党组成员含局长、副局长中的党员
共4名。内设办公室、计划管理科、科技信息科和归口管理的食用菌办公室。2005年年底,行政编制公
务员10名,均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以上9人。另有事业单位食用菌技术推广站,事业编制人员5名。
县科技局职能主要是:组织实施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贯彻执行科技领域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研究提出县域科技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领域、组织编制全县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负责年度科技计划
编制和科技成果、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开拓技术合作平台、管理技术市场,归口管理知识产权(专
利),指导协调县域食用菌产业发展及特色产业科技的应用与推广,协同参与人才工程建设,会同开
展科普活动。1986年~2005年间的1995年,科协主席王祯钟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
者”称号;同年,武义县被团中央、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农村青年星火科技活动先进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