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7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137
第四章 科技活动成果 ·1069·
索出不同季节,不同方法组合的9种生产模式和4个培养基配方,改进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并通过对上述技术的配套组装,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香菇周年栽培模式,为周年栽培提供了技术依
据。该项目实施至2000年年底,金华、丽水的8个县(市、区)推广香菇计13.06亿袋,创产值33.94亿
元,菇农增加收入21.57亿元,创汇1.98亿美元。
“双季稻—香菇”吨粮万元工程基地建设 1998年,县科委、县农业局、柳城镇政府,与丽水地区
食用菌办公室共同承担了该项目(金华市星火项目)。从1995年先期实施到1998年年底终结,重点对
“双季稻—香菇”茬口衔接及稻菇品种筛选,缩短香菇生产周期技术,菇稻高产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试
验研究,改革香菇棚架栽培模式,提出香菇地沟中棚栽培方法和废菌筒还田标准,解决了吨粮万元工
程的关键技术。这是一项粮经复合型高效种植技术的创新,其栽培技术和覆盖率居省市领先水平。四
年实施面积计217多公顷,折3260亩,据1998年统计,县域基地粮食平均亩产987.96千克,吨粮以上占
34%,每亩年产值达2.07万元。
有机茶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武义有机茶开发始于1995年,由武义金山茶业有限公司技术
依托中茶所共同完成。2001年武义县农业局先后组织了县星火计划《有机茶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推
广》、省星火计划《武义县有机茶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2003年12月通过评审。评审认为:该项目针
对本地区生产实际,开展了有机茶生产实用技术的系统研究,总结提出的不同类型有机茶园施肥、修
剪、采摘、病虫草害控制、种养结合技术和“荒芜茶园、新开发茶园、常规茶园”三种有机茶高产高效
生产模式,实用性强,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并制定了武义县有机茶地方标准和有机茶管理办法、有机
茶生产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普及有机茶理念和知识,保证有机茶生产技术的有效实施,成为全国
第一个“中国有机茶之乡”。在有机茶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田歌立体种养加工贸易一条龙综合开发 武义田歌实业有限公司系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的研
究推广基地,曾承担农业部“九五”重点科技项目——“绍兴鸭”配套系选育和全程开发技术研究。
1999年与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共同承担省科研计划《田歌立体种养加工贸易一条龙综合开发》项目,
2000年完成并通过鉴定,其良种鸭的选用推广、高产蛋鸭饲养管理技术的研究应用、立体生态种植养
殖的合理安排、鸭蛋加工技术和系列产品开发研究、“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的实施和发展均取得预期
的研究成果。提高了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既带动了武义及周边地区养鸭产业发展,也创立了
“田歌”知名品牌。在同类研究中居省内领先水平。
巴西蘑菇产业化技术合作开发 2002年~2003年,金星食用菌有限公司、真菌研究所和磐安、松阳
食药用菌研究所(协作)承担《巴西蘑菇产业化技术合作开发》项目(省重点科技项目),并如期通
过鉴定。本项目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引进巴西品种进行产业化研究,根据浙江省自然条件,对巴西蘑
菇种植、加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配套的技术措施,解决了春季低温地区栽培巴西蘑菇发酵温度
上升难、“冒菌”和既要保温又要通气等难题。为浙江省新菇种的开发做出了贡献,巴西蘑菇的废料
制作有机肥研究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第二节 工业类
6NF-13.2分离式铁辊碾米机 1984年武义农机具总厂正式承担全国农用碾米机设计组设计的
“6NF-13.2分离式铁辊碾机”第一、第二轮样机试制任务。年内成功,10月通过鉴定。该机能使稻谷一
次加工成白米,并能将白米、粗糠、细糠、碎米谷咀四分离,又可将粗糠回碾成细糠,将白米、细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