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3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133
第三章 科技活动 ·1065·
所、南京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办班培训,开发了“碧螺春”、“雨花”等名茶。1993年,该村茶叶产值
达45万元,亩均3949元,人均2960元。
1993年,全县茶叶产量4051吨(比1990年仅增726吨),而产值增加近一倍——2880万元。原因
在于名茶已达124吨(为1990年的11.8倍),产值960万元。3%的产量创造了33%的产值,效益促进了
茶农对茶叶产品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全县清明前春茶基本上生产“龙井”茶。武义农贸市场兴起热闹
的龙井茶早市,一批批茶叶经纪人坐地收购,进而下伸到产地组织货源,日夜兼程,赶赴杭州茶市交
易。经纪人在武义与杭州之间贩销“龙井”,一方面增加了茶农收益,另一方面又造成国家税收的大
量流失,政府相关部门临时改设卡检查为源头(按茶园面积档次定额)收税,堵住了税收漏洞。
1994年,全程服务体系项目结束,引进的10多位专家随之撤回。由于技术力量跟不上产品转型的
速度,兼之又未建立有序的监控体系,出现质量失控、标志混杂带来了价格下滑和市场萎缩的现象。
在产品实现初次转型后的紧要时刻,县农业局组织引导开发地方名茶,继1994年“武阳春雨”
开发成功之后,又组织引导开发有机茶。先后由上规模企业研发的“金山翠剑”、“汤记高山茶”、
“郁清香”、“乡雨”、“马府翠绿”、“更香”、“茗宇”等名茶相继问世,并有了“武阳春雨”
系列品牌商标。自具知识产权的武义名茶逐渐替代了舶来名茶。2004年,“武义茶叶省级科技创新服
务中心”正式获准成立,并开始发挥技术开发和服务功能。
科技特派员
2003年3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向全省100个列入“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乡(镇)派遣科技
特派员的决定,作为加快实施“欠发达地区奔小康工程”的重要举措。4月,首批派驻武义的7名特派
员入驻乡镇。
表32-7 2003年4月省派遣科技特派员及入驻乡镇情况表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入驻乡镇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入驻乡镇
金梅松 浙江省农科院 柳城镇 周立平 浙江工业大学 西联乡
李国勤 浙江省农科院 桃溪镇 徐 坚 浙江省农科院 三港乡
郑云林 浙江省农科院 新宅镇 陈卓梅 浙江省林科院 大溪口乡
钱建华 浙江工程学院 坦洪乡
2004年,省农科院选派汪宝根替换郑云林,余
作为第二批特派员继续留驻原乡镇。2005年为第三
批,浙江省农科院选派水建国替换汪宝根,其余未
作轮换,同时增派浙江省医科院刘骅入驻大田乡。
该年,金华市向武义派出6名,武义县机关派出1
名,入驻其他乡镇。科技特派员会同政府申报实施
“珍稀食用菌节木设施化周年生产的研究推广”等
省级科技项目16项,市级6项,县级1项;引进了莲
子、食用菌、油桃、水稻、蔬菜、蚕桑、生猪、奶
牛、山羊、山核桃、瓜果等若干优良品种,并进行 图189:省科技特派员郑云林(右)给武义县新宅
示范推广。省特派员在武期间,为县委中心组作了 镇带来了高山蔬菜栽培新技术(摄于2003年)
“蔬菜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和武义发展蔬菜产业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