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0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230
·1162·第三十五编 文化
行了抢救性维修;迁移住户和设在朱吕讲堂里的原生产大队的养兔场,清理住户的畜、禽栏舍,进行
维修;明招寺前大殿部分檩条、椽木予以更换,屋面翻修;重做三合土地面,全面粉刷墙壁;受白蚁
危害十分严重的朱吕讲堂第一进头门和传薪亭落架大修,柱、梁、檩、椽、楣、大门等大部分木构件
换成新料;重砌讲堂东侧墙和头门墙,疏通并加宽加深阴沟。最后还为整个建筑群修建了围墙,维修
是年结束,明招寺、朱吕讲堂初步恢复。
1989年12月12日,省政府公布明招寺、朱吕讲堂、吕氏墓群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恢复性保护
1991年2月,吕祖谦、吕好问、吕忱中、吕大麟
等墓均发现盗洞,经县文管会分析调查挖出了县内
外勾结的盗墓团伙,县公安局核实之后,批捕5人,
其中4人被判刑、罚款。
1991年10月15日,在下陈村村委会的支持下,
县文管会支付补偿费1.5万元将原明招寺“文化大革
命”时由下陈村接管的部分寺产,包括寺前水塘二
口、4亩多水田及10亩山地归还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管
理。次年11月,又归还了包括1.5亩水田在内的明招
图210:修复后的吕祖谦墓(摄于1992年)
寺东侧土地6000多平方米。明招寺前后吕氏墓群的
山林和玩珠山共有19亩(土改时登记为寺产)因已分配到农户,树木培育成林,未能办理归还手续。
1991年11月,省文物局拨款维修吕祖谦墓;次年10月底完工。修复后的吕墓拜坛按原样修砌,墓
面包括墓碑参考宋代墓面花纹图案,块石踏道改用青条石。
1992年12月19日上午,县委县政府、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博物馆馆长)涂志刚陪同到明招寺考察,形成 “可以用群众集资的方式”复原明招寺的意见,年
初,下陈村成立了恢复明招寺塑佛筹备委员会,3月,县文管会从桐庐村有偿移建一座七开间带两厢的
古居,复建了明招寺此前已倒塌的后殿,至次年年底前后殿26尊佛像完工。其后,其房产、土地都落
实专人管理。
1998年2月,县政府安排10万元经费,由县公路设计室测绘设计,开通长1.4千米、宽8米的沙石公
路。2004年年初,在县有关方面主持下改建为水泥路面。
1999年6月,县人民政府安排10万元用于朱吕讲堂复建;次年9月完成。明招山主要遗址基本恢复
历史面貌。
明招文化保护工程
为加强明招山遗址的整体保护和文化内涵的系统开发,2003年起专项实施《明招文化保护工
程》。7月,由东阳市古建公司承担编制的《朱吕讲堂修缮工程技术设计》(先期)完成。11月,浙江
省文物局下达省文物发文批复:原则同意修缮工程技术设计方案。是月,浙江省财政厅、省文化厅、
省文物局联合下文一次性补助专项经费30万元,用于吕祖谦墓(朱吕讲堂)维修。2004年4月县财政拨
款100万元启动《明招文化保护工程(第一期)》。
2004年6月3日,成立《明招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兼任;副组长由分管的县政
协主席、副县长兼任,成员分别由县政府办公室、文旅局、县建设局、白洋街道、财政局、国土资源
局、林业局主要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在文化旅游局)主持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