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1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231
第五章 明招文化 ·1163·
2004年6月25日,召开了“明招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听取《武义明招山浙东
学术历史文化保护区总体规划》汇报,下达了《明招文化保护工程实施计划与责任分工方案》,确定
了各项工作内容及工作目标与完成时间的安排。7月22日,领导小组又召开了《浙东学派历史文化保护
区——武义县明招寺总体规划》评审会,市政协主席李成昌、县委书记、县长及有关专家参加了评审
会,会议通过了总体规划的评审。
规划实施于2004年7月底开始,次月进入全面施工。明招文化保护工程硬件建设主要是三项:明
招文化保护一期工程测绘、勘探、规划、设计;朱吕讲堂整体修缮;新建碑廊、亭、寺前广场、游步
道、放生池、寺用深井及整修吕祖谦墓和文化陈列展览等。
新建碑廊系拓展性建筑,碑廊的北西侧陈列了《建造朱吕祠堂碑记》等13块宋、明、清三代永久
保存石碑并用玻璃罩密封,南东面还散放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县教谕翁嵩年撰写的《重建明招大
殿朱吕讲堂记》碑以及吕氏墓群清雍正年至光绪年间的7块墓碑。在朱吕讲堂两侧厢房内陈列了《吕
祖谦与明招文化》的图文展览。展览内容分《前言》、《深厚的家学渊源》、《吕祖谦生平简介》、
《文化名人陈列》、《吕祖谦与明招山的不解之缘》、《武义宋代以后出现的名人》、《明招文化精
神在历史中不断创新》7大部分。在朱吕讲堂中堂陈列了用汉白玉雕塑的吕祖谦半身像,在讲堂后殿用
砚石贴墙并线雕历代理学人物像。东墙南侧列有宋以后武义、古括苍(宣平地区)进士、举人名录及
分类统计表。
至2005年12月竣工验收,三项工程建设耗资2120259.51元,白洋街道承担上陈桥加宽重建、开辟
绕寺机耕路和停车场耗资554828元。
第二节 明招文化研究与成果
明招文化研究
明招寺自古以后声名远播,唐五代后在佛教界颇具影响。吕祖谦讲学明招山更为文人墨客所青
睐。90年代以前明招寺虽已破败,却仍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前往探访。
80年代初,就有一批研究佛教的日本友人来明招寺考察,回国后专门出版了《明招寺》专著。
1985年11月,武义藉农学家方粹农在县政协副主席陈正财等人陪同下考察了明招寺,他认为明招
寺是武义的一块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要修好它、保护好。
1996年3月7日,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许怀中到明招山参观了明招寺、吕祖谦墓。
1998年5月至6月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鲍·彼得,浙师大教授、宋史专家方如
金、国家文物局地面文物司司长晋宏逵和总工程师许言、傅清远等考察了明招寺。
2004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吕祖谦研究专家杜海军专程从广西寻访到了明招山。同年8月,湖
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古代书院史专家邓洪波也专程到明招寺,拜谒了吕祖谦墓。
1986年以后,随着明招山遗址逐步修复也出现了文字研究。1989年6月,高金楼、涂志刚的《明招
寺记略》和1991年朱和沈、高金楼的《吕祖谦与明招寺》,是当代县内人士较早研究明招寺和吕祖谦
的文章。
1994年4月,由朱和沈、刘俊林、邬浩良、陈南山等发起的明招学术研究会成立,第一次提出了
“明招文化”这一概念和它的历史根据,并宣布研究会的研究总课题定名为“明招文化”。学会建
立之初,围绕“明招文化”课题和“重在研究、贵在实用”的活动方针,提出了9个子课题,主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