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4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234
·1166·第三十五编 文化
1989年起,全县机关、乡镇(街道)、县属企事业单位等相继建立了综合档案室,各单位各种门
类和载体的档案基本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保障了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开发利用。至2005年年底止,全
县共有185 个单位通过省、市、县级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其中省级 50个、市级 17 个、县级 118个)。
1998年起,开展改制企业档案的处置。县档案局介入改制企业,指导、督促做好档案的整理、清
点、移交等工作,采取接收、寄存、委托主管部门及新企业管理等多种办法对企业档案进行了有效的
处置。从1998年到 2005年先后对武义无线电厂等63家原经委、二轻、商业、物资等系统的国有、集体
企业的档案以寄存方式接收进馆,维护了改制企业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1999年,武义县在金华市率先开展农村的建制村建档工作,制定了村级档案整理规范要求,先在
履坦镇进行村级建档试点,尔后全面推开。至1999年年底止,全县建制村建档率已在95%以上,整理
完善案卷10多万卷。
2002年,开展了文书立卷制度改革的试点,采用一文一件归档方法;2003年全县有近20家单位采
用新法。
县档案馆于1992年12月定为省三级综合档案馆,1996年10月升为省二级综合档案馆,1998年12月
升为省一级综合档案馆。2004年11月30日通过省一级馆复查评估。根据“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要求
和“要把县一级档案馆建设成为综合性档案馆”的精神,县档案馆分期分批地接收机关、区、乡、镇
等一级单位档案和部分二、三级单位档案,并先后印发《武义县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武
义县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征集。
馆藏档案
至2005年,馆存档案年代最早的是明弘治十三年(1500)。主要分明清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
史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档案(包括改制破产企业档案)4个部分。
明清档案1个全宗,档案9卷,档案内容主要有明弘治十三年(1500)圣旨一帧,清宣统二年
(1910)宣平县官立务本两等小学毕业文凭一张,以及明清期间的各种民间买卖契约234件。革命历史
档案1个全宗,档案5卷,内容主要有中共武义县委地下组织活动材料,红军游击队活动地图、收款收
据、支部会议记录、入党志愿书、招生通告,吴谦、邵李清烈士书信、绝命书以及学习、宣传共产党
主张的资料等。民国档案9个全宗,档案8833卷,主要是武义县、宣平县国民党党部、县政府各部门、
三青团、警察局、国民兵团、干训所的档案,内容主要有武义县、宣平县国民党党政军机关、社会团
体关于党务、政务、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文件材料,日本侵略者侵占武义县
的罪行及掠夺武义萤石资源的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183个全宗,档案47307卷,主要有中共武义县委、县人民政府及部、
委、办、局、科和区乡镇、群众团体等现行机关档案,部分厂矿、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档案,建
制村档案,原宣平县委、县政府、区乡等撤并机关档案。此外还有改制、破产企业寄存档案98551卷。
这些档案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武义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发展情况。除纸质档案外,
有照片档案2386张,声像档案72盒,底图1151张,印章档案1563枚。从门类结构看,有文书档案、科
技档案、专门档案(包括土地证存根、土地房产清册、农业税清册及人口普查档案、工业普查档案、
会计档案、统计档案等)。
县档案馆除收藏档案外,还收集图书资料10979册,主要是报纸、史志、各种文件汇编、宗谱等。
2003年6月,在全市率先开放县级党政文件服务中心;至2005年年底,“中心”共收集了县机关、
乡镇、街道、部门单位非保密性的各类政策文件7161件,法律法规6209部,各种文件资料7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