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202
·134· 第二编 自然环境
米,平均坡降4.06%。石猫坑 发源于柳城镇大岭头村大坑,经柳城镇梁家山、橄榄源,自左岸注入宣
平溪。河道长5.4千米。隐浦水 曾名溪口溪,发源于新宅镇(原明山乡)上仁坑,上游合水孔弄、孟
姜源支流,至岭脚合车昌水后,在大溪口村左岸注入宣平溪。集水面积47.4平方千米,河流长11.6千
米,河道平均宽25米,平均坡降5.26%。周源溪 发源于柳城镇(原竹客乡)六葱湖,经三港乡周源、
石门岭脚,在三港村上首右岸注入宣平溪。溪流长5千米。石浦坑 曾名黄坑,发源于柳城镇(原竹客
乡)石牛山,在三港乡渡船头注入宣平溪。集水面积14.3平方千米,溪流长8.4千米,平均坡降3%。曳
坑 曾名锦溪,发源于大溪口乡竹翠,受曳岭北流水,在三港乡曳坑口左岸注入宣平溪。集水面积33.9
平方千米,溪流长11.4千米,平均坡降6.14%。
菊溪 亦名李村水,是丽水县小安溪上游干流,发源于新宅镇桑坑头,经大殿、沿溪口等村,从溪
下村出境,注入丽水雅溪水库。集水面积164平方千米,干流长23.4千米,河道平均宽40米,平均坡降
2.16%。菊溪的主要支流有:少妃水 发源于新宅镇少妃,在新宅镇太傅注入菊溪。溪流长5.8千米。大
莱溪 发源于新宅镇大莱,在山坑口合上潘、内山坑水,于新宅镇乌门右岸注入菊溪。集水面积33.9平
方千米,溪流长12.2千米,河道平均宽20米,平均坡降3.28%。沿溪 发源于新宅镇南黄山,在沿溪口
村注入菊溪。集水面积13.8平方千米,溪流长6.4千米,平均坡降3.98%。金岩溪 发源于新宅镇(原明
山乡)香炉尖,合后汤、茶坑水,经铁铺、东巨、上坊、金岩村,在新宅镇溪下注入菊溪。集水面积
34.1平方千米,溪流长11.2千米,溪道平均宽25米,平均坡降4.55%。
还有发源于三港乡张大山的张大山水,入丽水县境后注入宣平溪;发源于大溪口乡吴坑的高水入
丽水县境后注入小安溪。
第二节 水文观测综述
武义县境内河流除武义江、熟溪、宣平溪有水文观测外,其余诸小溪流,无水文记载资料。
民国21年(1932),据履坦镇水标站记载:“年降雨日104天,降雨量1717.4毫米。是年,该断面
最高水位61.70米,最低水位57.10米,年平均水位57.71米。”
县水文站1957年至2003年观测资料统计:武义江莲塘口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10.7亿立方米,最
大的1989年16.3亿立方米,最小的1979年仅3.3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799.3毫米;多年平均水位
66.41米(吴淞),最高的1962年72.85米,最低的1979年65.45米;最大洪峰流量1962年9月6日1665立
方米/秒;多年平均年输沙量33万吨。
宣平溪,据原丽水县苏港乡上湿滩水文站测得数据:多年平均径流量7.71亿立方米,最大的1975
年12.8亿立方米,最小的1979年2.9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957.1毫米;最大洪峰流量1975年7月21
日184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输沙量15.5万吨。
武义县1996年~2005年平均年降水量1640.9毫米。降水总趋势是东北小,向西南增大,年降水量
变幅在1000毫米~2200毫米之间。降水量年内变化不同,年份差别较大,一般3月~6月占年雨量的
50%以上。全县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采用0.20。
县内蒸发量,大致是北大南小。柳城站1981年至2005年观测显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787.6毫米。
武义县于1931年在县政府内设雨量站;1932年3月21日在履坦镇和熟溪桥设立水标站;1940年12月
在南湖村设立水文观测站;1957年1月在莲塘口设武义县水文站;2003年,在丁前铁路桥下游新建县
水文站,2004年1月开始水文观测,仍保持莲塘口站的水位和雨量观测。现有人员3人,观测项目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