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203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35·


               位、水质、流量、蒸发、降水量等,并负责全县各雨量代办站、水情站的运行、资料整编和管理。
                   原宣平县于1931年1月在柳城镇中山公园设立雨量站,记载降水、气温和风力。1951年5月,在柳
               城镇县前街建立雨量站;1997年移到车门水库;2005年11月,搬至柳城镇郑回村(北纬28°38′,东
               经119°35′),观测降水量和蒸发量。

                   1957年至1980年,先后在西联乡旧处;桃溪镇桃溪;大溪口乡仁坑、竹翠;柳城镇东社、新塘;
               白姆乡源口;三港乡三港设立雨量站。
                   2003年8月,在源口、内庵、清溪口、龙潭、莲塘口、方坑、石井岗、东湖、万石院、教隆寺、溪
               里、要巨、上四堡、双源口、东垅、百丈泄、松溪、大院后、车门、三港、青岭共设21个水情自动遥

               测站点,用于观测水库水位、雨量及河流水位等水情要素。
                   2005年,武义、源口、桃溪、柳城、三港、竹翠6个国家基本雨量站,观测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
               是年,17座小Ⅰ型水库安装了1985国家高程标准水位标尺。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主要气象灾害概况

                   水灾  武义县1986年~2005年,除1986年、1988年、1996年3年外,其余年份均受到水灾侵害。水
               灾成为武义县最主要的自然灾害,1986年~2005年全县因水灾死亡31人(详见第二十九编第四章第一
               节《灾情与救助》)。
                   旱灾  1986年~2005年全县发生明显的旱灾7次,基本上以秋旱为主,尤以2003年最为严重。

                   风雹灾  武义属于强对流天气多发地区,1986年~2005年有记录的大风、冰雹灾害有16起,2人死
               亡,25人受伤。
                   台风  台风过境对武义会造成风灾、台涝等灾害。但是在干旱时节,如果仅仅是台风影响,台风过
               程带来的降水反倒可以缓解旱情。1986年~2005年,对武义造成重大灾害的台风过程主要有4次,其中

               以1997年的11号台风影响最为严重。
                   历年气象灾情
                   1986年,5月4日至6月14日夏旱42天,7月8日出梅后一直少雨,秋旱43天,至8月19日止,总降雨
               量仅46.2毫米,比常年偏少七成,造成严重干旱。6月25日和7月8日,两次暴雨袭击寺前、后树、白

               姆、俞源、桃溪、登云、新塘等7个乡镇。
                   1987年,3月13日11时30分到14日凌晨,武义大部分地方先后几次出现冰雹。3月下旬至4月初,连
               续低温阴雨,出现大雪、冰冻天气,使早稻、秧苗、春粮作物遭到严重损失。4月25日武义县中、南、
               西南部6个乡降了冰雹,时间最长持续了8至10分钟,最大冰雹直径约40至50毫米。4月24日、8月6日两

               次大风,给人民财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4月25至26日、5月26日武义县大部分地方降暴雨,局部
               山洪暴发。尤其是6月19日至22日,7月23日至24日、27日至28日,武义县各地遍降暴雨,最大雨量点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