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4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204
·136· 第二编 自然环境
的雨量达280.1毫米,这3次洪涝灾害较为严重。
1988年,3月14日受11号台风和冰雹袭击。6月12日至21日出现洪涝天气,重灾区为城关区和柳城
区。6月29日起进入高温干旱期,直到8月22日旱情才得到解除。7月23日邵宅乡的白阳、下厅前、界
首、胡长畈、张村遭受冰雹、大风袭击,有不少房屋、农田受灾。
1989年,5月11日12时20分至12时45分,壶山镇和新宅、桐琴、下杨3个区共有10个乡镇遭龙卷风
袭击。气象站最大风速达24米/秒,桐琴区除大风外还有冰雹,桐琴果园受灾最为严重。5月28暴雨形
成洪涝灾害,灾情较重。6月28日、29日、7月1日三天武义都降暴雨。7月3日武义江水位超过警戒水位
1.5米。全县共有17个乡镇81个村受灾,有8处山洪暴发、滑坡。灾情严重。7月23日暴雨,加上永康杨
溪、太平两水库放水泄洪,武义江最高水位超过警戒水位2.53米,有6个乡镇61个村受灾。8月27日晚8
时至11时三小时降水量三港为102.9毫米,柳城为77.7毫米,引起山洪暴发。
1990年5月9日云华、坦洪乡下了冰雹,最大直径2厘米。7月10日至12日3天下午中北部遭受大风袭
击。其中10日气象站最大风速达27米/秒。11日为18米/秒,12日约为10至11级。7月9日至8月20日,
受干旱影响,大面积早稻田无水插秧并引发114个村的饮水困难。9月12日局部暴雨,西联乡双溪口村
测得日雨量228.5毫米,灾情严重,11户65人无家可归。
1991年,5月21日16时40分至17时,要巨、陶宅、桐琴遭受雷雨大风及冰雹袭击,直径3厘米至4厘米,
大如鹅蛋,共有15个村受灾。7月12日15时50分至16时50分桐琴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其中大风持续25分
钟,冰雹8分钟,冰雹直径达3.5厘米,全镇16个村全部受灾。到8月又遭旱灾,全县饮水困难2.5万人次。
1992年气候反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6次:倒春寒农作物惨遭冻害。4月21日溪里、西联、竹客、大
溪口4个乡遭受飓风袭击。6月6日14时05分至20分,履坦镇、茭道乡发生冰雹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冰雹重量约1.0至1.5千克,最大直径约有10至15厘米,一般都有鸡蛋那么大,灾情重,损失大。7月1日
至5日全县境内连隆暴雨,降雨量达406毫米,其中7月4日雨量114.2毫米。导致江河库位暴涨,泛滥成
灾。全县23个乡镇均遭受洪灾,其中16个乡镇、175个村,遭灾尤为惨重。有23个村、2.1万人,被洪
水围困,重伤8人。8月30至31日,受16号台风影响,两天雨量合计102.7毫米,加上31日15时左右放水
泄洪,造成洪水泛滥成灾。9月23日,测站出现日降水量110.6毫米,由于受19号台风影响,县内自9月
22日晚21时至23日17时遭受历史罕见暴雨,县境内最大降雨量达217毫米。导致山洪暴发,源口等水库
暴满泄洪,熟溪、武义江、白露溪暴涨,泛滥成灾。县城进水、供水中断,城镇武阳中学650名师生被
围困,王宅、桐琴、履坦等55个村进水,23个乡镇均遭洪水灾害,其中21个乡镇、258个村特别惨重,
被洪水围困9万人,紧急转移3万人。是年7月4日和9月23日,是武义县1986年~2005年之间全县23个乡
镇全部受灾的2次水灾,尤其是“九二三”洪灾,是县城和大部分乡镇进水的洪灾。
1993年,3月24日,出现35米/秒的大风,全县
共有30个厂矿受灾。6月6日下午,履坦、茭道乡7个
村受特大冰雹袭击,冰雹直径6至8厘米,大的达12
至15厘米。6月18日至19日暴雨,最大雨量144.4毫
米,全县平均98.9毫米,导致山洪暴发,水库暴满
泄洪。熟溪、武义江、白露溪等泛滥成灾。县城、
履坦、白姆、坦洪等乡镇所在地不少家庭进水。全
县被洪水围困0.8万人,紧急转移0.23万人。7月27日
夜,10个乡镇遭大暴雨袭击,并伴冰雹和8级以上大 图14:1992年7月4日履坦镇洪水泛滥(摄于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