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2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232
·164· 第三编 土地与矿产
矿产监察
1989年,在年产萤石3000吨以上的14个乡(镇)配备兼职矿产管理员。负责对各乡(镇)矿产资
源的监察管理工作。1990年9月,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暂行规定18条》,使境内
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至1990年10月底,全县乡镇集体和个体开采萤石矿山共发证187个(其中
集体173个,个体14个),具证开采,有力制止了萤石资源乱挖滥采现象。但不久在全国性的“大矿
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的错误口号影响下,全县的萤石矿开采受到冲击。直至1997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正)》颁布后,撤销各乡(镇)矿产管理所,建立武义县地质矿产局矿产资
源监察大队。改矿山行政管理行为为执法职能行为,使矿山开发秩序重新恢复。1998年对三起非法进
入国营东风莹石矿区采空区无证采矿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1999年对一起私自订立采矿协议的非法行
为进行处罚,没收非法所得及罚款全部上缴国库。2002年,对58宗未办理延续登记的矿山企业责令停
产,关闭24个影响地质环境的矿点。2003年,在对全县砂石场和采石场的全面清查中,查处了违法案
件17宗。2004年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5宗,收缴罚款16.38万元,移交公安机关处理1人。2005年
查处矿产违法案3宗。
第六章 矿产
第一节 萤石
萤石矿床分布
武义县是环太平洋西岸展布的闽浙萤石成矿带中萤石矿床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段,已知矿床(点)
有180余处。由于受到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围岩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制约,以3个密集群体分别分布。
在武义北部的称“武北矿田”,分布于武义南部的称“武南矿田”。而分布于武义东部桐琴镇范围的
萤石矿床群体,仅由12个小型矿床和矿点组成,萤石储量甚少,难具规模开发。
武北矿田 矿田分布面积达900平方千米以上。西部跨入金华市南境,东部延伸到永康市西境。已
知矿床(点)126处。其中出露武义境内有75处,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10处。主要分布于白洋、壶
山、熟溪街道和履坦、茭道、王宅、大田、白姆、泉溪等乡镇。
武南矿田 矿田分布面积200平方千米,已知矿床(点)60余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中型1处。
主要分布于俞源、桃溪、柳城、坦洪、西联等乡镇。由于矿田发现较晚,直至90年代才开始较为系
统的勘查。
资源调查与勘探
1985年~1988年,由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韩文彬、张文育、黄文明、葛广福等人组成,并由南京
地质矿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参加的专题研究组,对“武义盆地萤石矿田控矿条件、
成矿规律、找矿方向”进行了专题调查,撰写了《武义县盆地萤石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专著。
武义萤石矿床的勘探工作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先后进入武义进行萤石矿勘探的单位,
分别对以下众多的矿床进行了勘探,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