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5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885

第四章    共青团武义县委员会           ·817·


               实施“强乡(镇)带村”、“强校强团队”等工作
               思路,基层团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团的工作得到
               有效拓展,强化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团建工作,推进
               了园区团建进程,至2005年止,非公有制企业已建

               团263家。1994年以后,有1600余名团员经推荐加入
               党组织,一大批优秀团干部先后被提拔到各级党政
               领导岗位。1997年,团县委下属青少年宫建成投入
               使用。2001年成立了县青年联合会,2004年又先后

               成立了青年企业家协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宣传调
               研工作进一步发展,印发团刊《武义团讯》、《武                           图140:青年志愿者清除牛皮癣(摄于2005年)
               义共青团》、《武义青年》120余期。2005年,团县
               委开通了武义青少年网。多年来,武义县团工作调研信息文章已有近百篇被《中国共青团》、《共青

               思维》等省级以上网站采用,数十篇在《旗帜》、《中国共青团》、《浙江团情》等市级以上党团报
               刊上发表。团县委还先后获得2000年度、2001年度《中国共青团》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第四节    青年联合会



                   2001年2月28日,武义县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全县100名青联委员参加会
               议。县委书记金中梁为大会致词,团县委书记董晓晨受青年联合会筹备小组的委托,向大会作了工作
               报告。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巩应仪等27人为武义县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董

               晓晨为县青联第一届委员会主席。
                   2003年9月4日,增补张远平为县青联主席。2005年5月,增补汤滢为县青联主席。
                   自县青年联合会成立以后,积极引导青年创业行动,实施青年人才培训工程,积极倡导青年文明
               新风;组织青联委员参加大型演讲会、人力资源研讨会,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自驾游等联谊活动;先

               后开展了两届 “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外来务工青年”和“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评选活动,树
               立了一批青年典型,扩大了影响力;主动探索新的组织模式,在机关、事业单位筹建“青年工作委员
               会”,在农村和行业较集中的区域筹建青年中心,在学校加强了学生社团的规范化建设,使青联组织
               延伸了工作手臂,丰富和拓展了青联服务范围。



                                               第五节    少年先锋队


                   1950年6月5日,原武义县在明招中学开始建立少年组织,称中国少年儿童队。同年8月,宣平县

               开始建队。两县合计有队员175人。1957年9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队员发展到3415名。
               “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组织被“红小兵”所取代。1978年恢复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至
               1986年年底,在校的55535名少年儿童已全部入队,戴上红领巾。
                   2003年10月16日,中国少年先锋队武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60人,其中

               少先队员代表88人,辅导员代表34人,少先队工作者代表38人。大会选举汤滢为武义县第一届少工委
               主任。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