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9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909
第十三章 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841·
教育,组织参观《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图片展览》和日本侵略军在武义的杀人场——童庐村后山千人
坑。在香港、澳门回归之际,为了让青少年了解香港、澳门的过去和现在,编印迎香港、澳门回归宣
讲资料和歌曲,广泛地开展宣教活动。
科技文化教育 1993年在桩塘村试办科技文化图书室,至2005年全县已建立83座;1997年成立农业
科技讲师团,2000年创建农村科学实验示范基地,至2005年已建立县级基地14个,乡镇级基地92个;
积极主动地为农民科学种田致富寻找门路。农业讲师团成立后,创办了《农村实用科技信息》小报,
送科技书籍下乡,为青年农民提供了适时新颖的实用信息。30多位老科技工作者按照农村实际,骑自
行车或徒步,风雨兼程常年服务于农村。配合有关部门举办“竹笋两用林”、“柑橘高位嫁接”、
“花卉培育”、“香菇栽培”、“名茶制作”、“大棚蔬菜管理”、“模式养殖”、“蚕桑管理”等
讲座和毕业回乡青年的培训,进行不定期的技术咨询活动等。并重视农村“四好”(爱国守法好、学
用科技好、孝敬父母好、助人为乐好)教育活动。把“学用科技”作为重中之重,帮助就业和进行法
律援助,农村关工委成了青年农民开展科技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校外辅导活动 1989年县关协成立,就推荐40多位离退休人员担任县城7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1993年下半年,这一工作从县城延伸到农村各个中小学,全县有360多名离退休人员被130多所中小学
聘为校外辅导员。他们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前途理想、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道德法制、文化科
技等综合素质教育,开展“忘年交”、“学雷锋,见行动”、“夏令营”、“爱家乡小分队”、“帮
扶献爱”、“老少共建”等活动。每年暑期,校外辅导员配合学校举办各种内容的夏令营、兴趣小
组、家庭辅导班(组),开展免费治疗近视眼,参观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和教育基地等活动。据统
计全县共举办暑期校外辅导班组达1000多个,参加活动学生达万余人次,举办家长学校50多所,先后
参加培训家长达1万多人,促进了中小学生在校内校外的教育管理,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
法制警示教育 1995年4月成立了社会主义法制报告团,对全县中小学生普遍进行《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知识宣传教育。1997
年6月,开展了以“双禁”(禁赌、禁毒)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1998年11月,为了预防青少年犯
罪,开展了“警钟行动”,在全县中小学宣讲法制240场次,受教育5万多人次。2000年9月在城乡举
办预防青少年犯罪图片展览。2002年以后每年一次向在校中学生开展“警示教育”,以少年犯现身说
法教育学生要珍惜学业、珍惜前途;在看守所里对在押失足青少年开展“亲情帮教”活动,建立“监
外帮教小组”;在农村和社区利用“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老军人、老模范)人
员结对劣迹青年做好帮扶工作。县关工委从1991年起每年都要组织离退休人员配合政法部门组成帮教
团,赴省少管所对武义县籍少年犯进行面对面的帮教,促使他们悔过自新,重扬生命风帆。十多年
来在全县中小学作法制宣讲报告1000多场,受教育青少年达20万多人次,受教面达90%以上。在农村
组建帮教小组120多个,400多位离退休人员自愿参加帮教工作,使一些“昔日的浪子”回了头、成了
家,变为勤劳致富带头人。
“二创三帮”活动 “二创”是创办农业科学实验示范基地,创办农村科技文化图书室。“三帮”
一是帮学:县关工委先后开展了4次“关心桥”助学帮困活动,得到了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
各界的大力支持,先后捐款60多万元,资助1200多名特困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二是帮富:农村
关协依靠“五老”帮助农村青年科学种田致富,城镇社区开展楼群“三帮”(帮学习、帮技术、帮就
业)。三是帮教:发动“五老”结对帮教,对社会上一些劣迹青年和回归失足青年进行帮教,找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