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5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625
他配套工程。2006年基本建成,围垦开发后,可新增土地6200亩,并促淤滩涂7800亩。工程概算9854万元。
田岙涂围垦工程 为舟山首个民间投资围垦工程,由私营企业舟山市普陀锦来养殖开发公司投资建设。
工程位于六横岛南端,海塘线东自馒头山,西至炮台岗东坡脚,全长780米,高5.2米,按20年一遇标准设计。
围垦面积1200亩,2002年6月开工,2006年5月基本建成。投入资金1563万元。
洋山深水港区围海造地工程 位于嵊泗县洋山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项目。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初步设计,工程概算投资61.24亿元。2002年6月一期工程开
工;2005年6月完成围海造地,12月竣工开港。围海成陆面积1890亩,约占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用地总面积
43%。围堤总长2036.59米,其中北围堤1188.59米、东围堤508米、西围堤340米,围堤设计高潮位4.51米,
堤顶高程8.5米,堤顶宽20米;围区内陆域形成采用吹填砂方案,围区地面高程7.3米,围成土地用于洋山深水
港一期工程各类建设用地,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垦区 开发 利 用
促淤围垦,所围海涂多用于农业种植。20世纪80年代,提倡因地制宜利用涂地,“宜耕则耕、宜盐则盐、
宜养则养”。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垦区多用于城乡住宅、工
交企业、港口码头等建设用地。早在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联勤垦区先是被开垦成农场,后利用垦区岸线开拓
老塘山深水码头,垦区也被纳入临港工业园区建设;普陀东港一期围涂和嵊泗菜园围垦海涂均用于城市扩大
建设用地;嵊泗马迹山岛马屁股围涂602亩用于宝钢矿石中转基地;定海钓浪一期围垦面积用于舟山发电厂建
设,金塘礁安涂用于龙王堂水库建设,两者都不占用一亩耕地;嵊泗县洋山围垦造地工程围海成陆面积1890亩,
用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各类建设用地。海涂围垦成为舟山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后
备资源。1989—005年,全市新围成海涂42处,增加面积2.97万亩,其中开发成农业种植用地250亩,占
2
0.84%;盐业生产用地600亩,占2.02%;对虾等水产养殖用地2947亩,占9.92%;工业、住宅等其他建设用
地25903亩,占87.2%。至2005年,全市开发利用新涂田18.81万亩,为围垦总面积的90.91%;其中开发成耕
地3.99万亩,园地1.67万亩,养殖6.80万亩,工业0.46万亩,房地产0.30万亩,其他5.59万亩。是年,全市围垦
开荒区生产成果总产值达33.2亿元。
顺母· 新北垦区 原顺母涂垦地,建曙光农场,时属普陀县,1992年改市属。1959年围涂1.2万亩,
1972—976年,增围1200亩,先后试种大小麦、棉花瓜果,发展盐业生产。1989年后,调整管理体制及产
1
业结构,走农、林、牧、副、旅游综合开发道路。1992年,场中部建民航普陀山机场,用地3000余亩。1993年
8月,成立曙光实业总公司,与曙光农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下属企业有农业开发总公司、畜牧发展公
司、农机服务公司、振光鞋业公司、青青蔬菜食品厂、泗苏盐场、冬青园度假村等,年产值198.70万元。1994
年,农场实有耕地2257亩,果园618亩,生产盐田2107亩,固定职工204人,常年临时工600余人,耕地防护林带
16.65千米,绿化面积200余亩,农业产值222.33万元。1997年,建朱家尖海峡大桥,利用垦区土地600亩。2001年,
曙光农场改制,成立曙光牧业和青青农业两公司,建成全市最大生态猪场和普陀主要蔬菜生产基地。2005年,存
栏当龄母猪520头,出栏肉猪上万头;绿花菜(西蓝花)、白花菜等蔬菜种植面积1500亩,绿花菜远销日本。
东港垦区 为省内唯一不占用耕地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舟山岛东部普陀区东港街道。采用围海填
涂造地拓展沈家门城区,解决城市发展用地。1992年3月—1995年12月,一期工程基本开发完毕,围海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