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2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622
量回收装置回收能量后排放。该工程设备与第一期海水淡化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基本一致,但集装箱式海水淡
化设备更具有设备功能高度集成化、高度安全自动化的特点,达到当今世界海水淡化先进水平;集装箱海水
淡化系统配套少,安装容易,机动性强;系统运行能耗低(约4.5千瓦/立方米),制水成本小;系统配套自动
清洗装置停机时自动清洗,并将膜表面的盐水用淡水置换,提高膜的使用寿命。但因其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
(主要是电耗)较高,尚难全面推广。
第 四 节 海 涂 资 源 开 发
围 垦 促 淤
1989 年以后,继续开展海涂促淤围垦,增加陆地面积,且从原来高滩(长草)围涂发展到中滩围涂、促
淤围垦、堵港围涂等多种类型,经历了从高涂低塘到中涂中塘、低涂高塘、深度高塘等不同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多采用先促淤后围垦形式,并逐渐向深度高塘发展,筑塘技术难度大,工程量也大幅增加,年均围
垦面积约1000 亩。1984—993 年,定海区北蝉黄沙涂围成面积2200 亩;1992—995 年,普陀区东港一期围涂
1
1
3700 亩;1994—2000 年,完成嵊泗县菜园围垦工程791 亩,开山整地120 亩;1998—2001 年,泗礁岛马迹山围
垦造地602 亩;2001—2002 年,嵊泗大洋山圣姑涂围垦520 亩;2002—2005 年,洋山中门堂围海造地1890 亩;
2003—2005 年,定海紫窟围垦涂地1376 亩。17 年间,全市围成海涂42 处,增加面积2.97 万亩,其中一次围垦
面积5000 亩以上1 处,1000~5000 亩5 处,500~1000 亩14 处,100~500 亩17 处,100 亩以下5 处。2005 年底,
全市已围涂412 处,总面积20.69 万亩,其中一次围垦面积万亩以上(含万亩)1 处,5000~10000 亩(含)
5 处,1000~5000 亩(含)46 处,500~1000 亩(含)42 处,100~500 亩(含)161 处,100 亩以下157 处。尚
有在建围垦促淤工程10 处,计划围涂面积3.23 万亩。通过围垦促淤,全市有58 个岛屿与附近大岛相连,人均
增地0.21 亩,缓解了舟山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的需求矛盾。
北蝉团结二期围垦工程 位于舟山岛东北,定海区北蝉乡钓门堵港东侧,围区东头与“三八”塘相
邻,西面与团结一期连成团结海塘,1987 年10 月开工,1993 年3 月竣工,工程总投资210 万元,其中国家补助
175 万元。完成土方5.5 万立方米,石(碴)方19.86 万立方米,理砌3.7 万立方米。塘全长1430 米,围垦面积
1600 亩,工程设计标准20 年一遇,塘顶高程12.5 米,塘顶宽4 米,外坡砌石,消浪平台下坡度1∶2.5,平台宽
2.5 米,干砌石护坡,上坡砌石坡度1∶0.5,内坡砌石坡度1∶0.5,土坡坡度1∶2,外坡脚抛石平均12 米。与一期围
垦工程600 亩合称为黄沙涂,总面积2200 亩。1999 年,完成50 年一遇标准海塘加固建设。至2005 年,垦区开
发利用成农田50 亩,盐田600 亩,养殖1000 亩,其他550 亩。
东港海涂围垦工程 位于舟山岛东部普陀区沈家门东港街道,总面积1.8 万亩,其中围垦涂地1.24 万亩。
按照总体规划,分三期实施,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0 万人口。1991 年10 月工程启动,开始围堤和基础设施、地
面建筑等工程。围涂海塘包括临海南北方向顺堤、东西方向南丁堤和北丁堤构筑,其中顺堤(围海大堤)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