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0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630
舟山岛西水东调输水工程 1992年2月始实施临城两眼碶至普陀水厂输水工程,全长2.8千米,用4条倒
虹吸管道从河底穿过(管径500毫米),跨桥3座,穿越公路4条,管道接点3处,扩建泵站1座,日输水能力增
至2万吨。当年8月竣工,总投资80万元。通过调定海原水向东输送,缓解沈家门的用水紧张状况。
展茅大使岙水库至普陀水厂引水工程 1992年4月开工,1993年10月竣工。敷设长10.85千米管线1条,
其中展茅大使岙至塔岭下为预应力管,长5.5千米、管径600毫米;塔岭下至普陀水厂为自应力管,长5.35千米、
管径500毫米。新建日翻水能力6万吨泵站1座,开挖隧道长1000米。总投资400万元。建成后,每年取用河水
200万立方米以上,既有效地利用了展茅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又解决了沈家门地区供水严重不足问题。
定沈扩容供水联网工程 工程起自虹桥水库,经虹桥水厂、定海城区、临城至普陀水厂,全长24.3千米。
总投资5258万元,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于1994年9月动工,次年6月竣工,完成虹桥水库至定海十六门长
11.4千米的管道敷设,管径1000毫米,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管。二期工程于2000年9月动工,11月竣工,敷设
十六门至普陀水厂长12.9千米的供水管道,管径800毫米,玻璃钢夹砂管。管线设计日输水能力8万立方米。
工程使定、沈两城区之间供水得到合理调度。
平阳浦至沈家门输水工程 为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四库二道”工程项目之一。因普陀水厂至普陀城
区原有输水管道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居民生活需要,1992年起敷设平阳浦至沈家门城区管径600毫米的自来水
供水管道。工程分四个阶段进行:1992年10—2月,敷设普陀水厂(即平阳浦)至天打岩管道,长2.20千米;
1
1995年5—月,敷设普陀水厂至大干长1.20千米供水管道;1996年6—月,敷设新车站至海军码头长1.15千米
9
7
供水管道;1998年2月,动工完成海军码头至体育路口长610米供水管道。整个工程历时5年多,总投资250万
元,敷设管道总长5.16千米,均为自应力管,日引水能力2.5万立方米。
兴舟大道输水工程 1996年2月动工,敷设管径600毫米输水管道4.52千米,1998年7月竣工,8月1日投
入运行。总投资448万元。
虹桥水库至城北水厂输水工程 工程包括1段输水隧洞、2段输水管道以及1座加压泵站。管道进口位
于定海区盐仓街道虹桥村,出口位于定海城北水厂,全长2.5千米,中间为输水隧洞,长1.6千米,洞径2.4米,
输水管道主要采用DN630×19.3毫米PE管,日输水能力3万立方米。2004年12月开工,总投资约900万元;
2005年底,已完成总投资350万元。
城 区 供 水
水厂 1989年,全市用于城区供水的自来水厂有虹桥水厂、城北水厂、普陀水厂3座,普陀山由飞沙岙
水厂供水。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人口增加,城区供水量大幅度上升,陆续新建了一些水厂(图3-50)。1993年,建
临城水厂,日供水能力5000吨;1994年建普陀山三甲堂水厂(与飞沙岙水厂同属普陀山水厂),日供水能力3000
吨;1996—998年,建成定海西溪岭水厂和普陀应家湾水厂,日供水能力分别为5000吨、1万吨。至2005年底,
1
用于城区供水的水厂增至7座,日总供水能力约20万吨;其中西溪岭水厂因供水水源不足,已基本停止制水。
虹桥水厂 位于定海城西茅岭,始建于1979年,1981年竣工投产,日供水能力1.5万吨。1982年,增
建3万吨清水池1座,日供水能力扩大到2万吨。1986年扩建,日供水能力提高到4万吨。后经技术改造和内部
挖潜,日供水能力达5万吨。1999年3—0月,水厂再次扩建,新建澄清池4座,叠合池1座(包括滤池2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