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4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634
续表
注:1989 年、1990 年管网长度无统计数据记载。
第 六 节 防 汛 防 旱 防 台
海岛历来自然灾害频发,台风、暴雨、干旱为甚。1989年后,不断调整充实防汛、防旱、防台(简称
“三防”)工作的领导和统一指挥,市、县(区)级分设“三防”指挥部,各乡镇、街道及重点工程单位建立
“三防”领导机构,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形成比较健全的“三
防”指挥体系。各级“三防”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简称“三防办”),作为指挥部日常办事机构。在“三防”
中,防汛、防台尤为突出。
防汛抗台
每年汛期(4月15日)前,市“三防”办组织进行本地区三防检查和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协调水利、气
象、海洋、邮电通信等部门做好“三防”工作,组织汛前、汛中大检查,督促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或采取安
全度汛措施。1997年,各县(区)、乡镇和市“三防”指挥部部分成员单位制定并完善防台预案,明确各自重
点和防御对象,把避免人员伤亡放在首位;根据灾害严重程度,确定人员、财产转移范围、人数、路线、安
置地、抢险突击队、车辆等;制定《舟山警备区、武警舟山支队紧急支援地方抢险救灾行动程序》,遇紧急
情况调动部队支援。1997—998年,编制县(区)及县城以上城镇洪潮风险图。1999年5月,市政府公布舟山
1
市防潮警戒水位高程:舟山岛2.30米,岱山高亭区段2.30米,六横台门区段2.60米,嵊泗菜园区段2.60米,为
各级行政领导防潮减灾提供决策依据。2005年9月,岱山县以岱西镇摇星社区为试点,编制社区、村一级防台
预案,明确防御重点及发布台风消息、警报、紧急警报、解除等阶段的具体要求,细化台风来临时各项处置
程序。
境内6个大岛上分设属于国家基本站点的雨量站10处、蒸发站2处、潮位站2处、径流站1处,1995年起由
省级划归市级管理。1997年,全市新建16个旱情测报站,分设在9个大岛上,开展水文、潮位、旱情的测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