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98
舟山市是全国第一个集群岛设置的地级市,称千岛之城。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东,
钱塘江、甬江入海交汇处的东海海域。介于东经121°30′~123°25′,北纬29°32′~31°0 4′。境域东西长182千
米,南北宽169千米,总面积2.22万平方千米,陆地总面积1440平方千米(内潮间带183.19平方千米)。有岛
礁4696个,其中岛屿1390个,住人岛103个,常住万人以上岛屿10个。2005年,全市有2个区、2个县、9个街
道、23个镇、12个乡。年末总人口103.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6.73万人。
一
舟山群岛是全国最大群岛,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期(距今4亿~6亿年)形成舟山大地褶皱。中生代燕
山运动期(距今0.7亿~1.95亿年)火山岩浆喷发形成新地表。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出现地垒、地堑式升降,
升成山岭,沉为盆谷,形成舟山大地(包括海底)今地貌。晚更新世后,东部沿海发生三次大海侵。第一次
(星轮虫)海侵全盛期,海平面高出今海平面5~7米,舟山首次成岛。海退(距今4万多年)后,今东海水深
80米等深线以西(包括舟山市全境)复成陆。第二次(假轮虫)海侵全盛期,海岸线内移至今东海20米等深
线一带。海退时,今东海水深30米等深线以西复为陆。第三次(卷转虫)海侵全盛期,海水溯长江古道和钱
塘江而上,东海岸线内移,舟山与大陆再次分离成群岛。海退初期(距今约6800年),海平面仍比今略高,
后渐趋稳定,经河流、海流长期搬运沉积补偿和世代居民捍卤蓄淡,舟山群岛陆地面积渐大如今。
舟山群岛呈东北—西南向排列,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桃花岛对峙山最高,海拔544.4米,多数岛
屿山峰在海拔200米以下。岛屿分布总趋势受北北东主构造线控制,分两列向东北伸展。一列自象山半岛经
六横、悬山、虾峙、桃花、朱家尖、普陀山诸岛至浪岗山列岛;一列由穿山半岛经大榭、金塘、舟山、岱山、
衢山诸岛至嵊泗列岛。北西西向构造控制线,又将上述两列分割成横向四行。自南至北:第一行由杭州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