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102

续表
























                                                        三





                舟山优势在港、景、渔。
                舟山以港立城,缘由港域优势。舟山岛屿岸线曲折绵长,总长2447.87千米,深水岸线87.5千米。天然

            港湾众多,兼备岛屿型和内海型海港特色。港口按区域分定普港域、岱山港域、嵊泗港域,可开发利用岸线
            2444千米,宜建港深水岸段50处,总长279.4千米。其中前沿水深-10米以上岸线198.3千米,水深-20米以上
            岸线103.7千米。岸滩前沿水域-10米、-15米等深线紧邻岸边。港域受群岛环抱,避风条件好,且水深流顺、

            岸滩稳定,不冻不淤。港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锚泊作业面积119平方千米,可同时容纳三四百艘万吨级
             以上巨轮。

                已建成的舟山港包括定海、沈家门、老塘山、高亭、衢山、泗礁、绿华山、洋山8个港区,成为对外贸易
            和港口物流的理想场所,是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桥头堡。1989—005年,港口建设加快。先后建
                                                                              2
            成老塘山港区二期、三期工程,岙山石油转运基地、宝钢马迹山矿砂中转基地和册子原油中转基地。东海平

            湖油气田岱山原油中转站投入使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第一期工程建成。定海客运港区改造工
            程、普陀山客运码头改造工程完工。2005年底,港口有各类码头泊位38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2个。

               2006年1月,“宁波—舟山港”名称启用,实现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
                随着港口建设、拓展,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996年突破1000万吨,2003年突破5000万吨,2005年达到
            9051.97万吨,2006年进入亿吨大港,达1.14亿吨。港口旅客吞吐量逐年上升,1989年364.43万人次,2005年

            940.32万人次,平均年递增率6.10%。
                吞吐货种从传统的水产、石料等,扩展到油品、矿砂、煤炭、木材、粮油等。与日本、美国、俄罗斯、

            朝鲜、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发展外贸运输往来,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初步形成客货运并举、水水中转功
            能突出、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大型综合港口构架体系,成为中国东部沿海能源、矿石等战略物资和大宗物资储
            运基地。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