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8 - 舟山市志(1989—2005)中卷
P. 518
通部开展“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舟山海区被交通部列入全国“四区一线”重点海区之一。2000年,
舟山正式开展“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结合“反三违月”活动,分阶段、分船型集中专项检查;检查
34个乡镇政府管理的83个渡口、28家渡运企业,对渡口渡船重新进行普查登记。8月,开展“2000年水上统一
执法”行动,重点打击无证船舶,对19艘“三无”船舶(无船名、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采取上排、拆解
动力等强制措施,对造成重大险情的“普陀82007”等一些无证搭客小船予以从重处罚。
2001年,根据交通部要求,开展“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连续开展集中打击无证船舶、违章搭客、
“反三违月”、“安全生产周”等系列活动。“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活动于2002年底结束,其间专项检查船舶
960艘,查出隐患1750项,整改1396项。2003年,将重大节假日水上安全监管列入规范化管理。2004年,组
织开展运石、运沙船舶集中统一检查,打击无证运输及超载。2005年,开展海上运输安全生产等专项整治,
集中打击“三无”“三证不齐”运输船舶、吸沙船挖沙碍航、渔船违章张网、无证搭客等行为。
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管理 1990年7月21日,舟山港务局制定《舟山港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规定》,实行舟
山港水上水下施工许可证制度。1997年,舟山港务局建立施工作业许可、审批制度。是年,审批水上水下施
工作业30起,对朱家尖大桥建设进度及时发布通告和实施交通管制。舟山海事局成立后,实行施工期间的水
域警戒。2004年,国家实施《行政许可法》,规定工程审核前需通过通航环境安全评估。1月起,舟山海事局
开展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辅助船专项整顿,对册子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海底输油管道工程、马峙岛和邦永跃、
六横中远、鑫亚修造船基地和岙山储备油库项目等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评审,督促建设单位(业
主)落实通航环境安全评估工作和安全与防污染措施。2005年,舟山海事局参与金塘大桥、六横煤炭中转码
头、长峙至岙山公路桥、马迹山二期30万吨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评审活动,组织开展通航
安全评估并实施监管。
通航安全日常监管 1989年前,水上安全以港口码头安全监督管理为主。1990年起,市、县(区)、乡
镇政府逐级签订渡口安全管理责任书,逐步配备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员,形成三级渡口安全管理网络。每年检
查和整治张网碍航、无证搭客等情况。2001年,安全监管从港口延伸到整个辖区。舟山海事局管辖范围为港
区水域20800平方千米,领海基线外的近海航区48018平方千米。划分下属各海事处管辖范围,制定巡航制
度,重点加强朱家尖大桥水域、螺头水道和沈家门内港等交通密集区、马峙和野鸭山等锚地及岱山水域的巡
查。2002年,相继建立定海、沈家门港区进港船舶的锚位报告制度,之后逐步推广到各港区。是年5月30日,
马迹山港首次成功接靠塞浦路斯籍载重17万吨的“ARETHOUSA”轮;12月16日,对马迹山港实行船舶交通
管理系统(VTS)管理,舟山海区首次实现由陆地对海上交通的监控和管理。至2005年册子VTS建立,舟山
海事局整合了册子和马迹山的VTS资源。
安 全 事 故
1996年4月19日凌晨3时20分,停泊在嵊泗大洋圣姑礁西侧的“浙嵊97041”船突遭8级以上东北大风袭击,
船体左侧进水沉没,造成3人死亡、12人失踪(其中安徽寿县民工11人)。
1997年3月13日,岱山东沙运输公司“浙舟661”轮雾中航行,在成山头海域与伯利兹籍“阿坦利亚”轮
碰撞,“浙舟661”沉没,船员失踪死亡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