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24

出现一批艺术特色学校。1995年,市文化局、市教委联合组建舟山市少儿业余艺术团,下设民乐队、管乐队、
            舞蹈队、声乐队、戏曲队。岱山东沙中学以其美术教学特色被省教委确定为特色高中。1998年,成立舟山市

            艺术教育委员会,加强海洋、科技、艺术教育,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艺术教育活动逐渐制度化。2000
            年起,开展中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实施特长生中考加分办法。2005年,实施《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把

            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列为学生素质定量评价内容。
                1989年以来,学校艺术教育硕果累累。1992年,定海城关二小的舟山锣鼓《木龙赴水》获省第三届音乐
            舞蹈节一等奖。1999年,海山小学获省“奥康杯”器乐大赛金奖。2001年,定海海山小学的舟山锣鼓《海娃

            闹海》获全国蒲公英音乐大赛金奖。次年,海山小学舞蹈《等太阳》获省少儿舞蹈大赛金奖。2003年,沈家门
            小学管乐团获省红领巾社团文化节鼓乐、管乐大赛一等奖,及全国第二届“铿锵鼓乐世纪行”少先队鼓乐、管

            乐展示评比大赛优胜奖,并被授予“全国少先队管乐团分团”称号。定海二中吴双琪《东海渔歌》和沈家门小
            学许哲懿《归航》获全国绘画作品一等奖,南海实验学校王思琪《七月休渔》和岱山实验学校姜佳《人与鱼》
            获全国绘画作品三等奖。2004年,海山小学舟山锣鼓《渔家乐》参加省“六一”电视文艺晚会并在央视播放。


                                                    劳 技 科 普 教 育


                劳技教育    1987年以来,国家教委相继颁布《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和《全日制普通中学劳动
            技术课教学大纲》,中小学把劳动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1989年,乡镇中心小学、城镇完小开设生活与劳动
            课,重点中学和示范初中开设劳动技术课。教委培训师资,自编劳动课教案。1990年起,开展劳技课作品评

            选活动,洋岙中心小学、廷佐小学等学校成为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中小学在开设劳动、劳技课同时,利用当
            地企业、校办工厂和学校劳动基地,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农村中小学通过种植、养殖和校办盐场等发展

            校园经济。至2005年,有57所学校发展校园经济,全市有劳动实践基地74个、劳技教室103个、劳技达标学校
            96所,学校劳动场所接纳参加劳动学生107.92万人次。
                1993年起,统一使用省编义务教育《生活与劳动》和《劳动技术课》教材,开展劳动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活动,每年举行劳技教学论文评比。1998年,普通高中会考进行劳动技术考查。2000年,制定初中劳技特长
            生测试办法,在金工、电子电工、缝纫裁剪、烹调等项目测试中获A、B级的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加分。





                                      1990— 2005年舟山市学生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

             表6-1-4-3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