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7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507

张 煌 言





                   张煌言(1620— 1664) ,字玄著,号苍水,明清际鄞县(今宁波市海曙区苍水街)人。明崇祯十五年

               (642)举人。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入浙,甬上董志宁等“六狂生”拥钱肃乐集众人于宁波府城隍庙举
               1
               义抗清,苍水承肃乐命往天台迎鲁王朱以海至绍兴监国,赐进士,授翰林院编撰,右佥都御史。次年浙东兵
               溃,遂诀别父母妻子,从张名振扈鲁王入闽。顺治四年(1647)受命监翁洲(今舟山)。监张名振水师出征,
               图入长江,至崇明遇飓风覆舟,被执,乘间脱归翁洲。次年,结寨上虞平岗。顺治七年(1650)入卫翁洲,

               鲁王授兵部左侍郎。顺治八年(1651)清兵下翁洲,同张名振扈鲁王入闽,居中左所(今厦门)。顺治九年
               (652)随张名振部为监军,自闽航海,统兵进长江,战不利,还。次年偕张名振向郑成功请兵北伐,再入长
               1
               江,抵瓜洲,战不利,又还。顺治十二年(1655)两次溯长江,抵京口(今镇江),战不利移师克翁洲。未

               儿,张名振卒,遗言以所部归煌言统领,时有兵3万,战船200余艘。次年清兵重入翁洲。张率部从桂王,桂
               王授以兵部侍郎、翰林院学士职。顺治十六年(1659)会郑成功统舟师再度北上,入长江,破京口,任监军
               以偏师抵瓜洲,克芜湖,传檄所至,沿江南北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望风归附。会郑成功前锋,兵败江宁(今南

               京),全师溃,乘流出海。见归路已断,遂焚舟登岸,历尽艰险,潜行二千余里返浙东,招集旧部,移师临
               亹。是年清廷抄没其家,妻、子均被押。顺治十八年(1661)致书郑成功致力抗清。康熙元年(1662)清廷
               一再招抚,均严词拒绝。康熙三年(1664),见复明无望,解散军队结茅隐居悬岙(一说舟山东南之悬山,一

               说舟山东南之桃花)。七月十七日被执,十九日经宁波押至杭州,劝降不屈。是年九月七日就义于杭州。鄞人
               万斯大、李邺嗣等葬公于杭州南屏山麓,与岳飞、于谦同被誉为“西湖三杰”。
                  张煌言先后抗清19年,其中大半时间盘桓于舟山,并以诗纪其行,激昂慷慨,沉郁苍凉,名篇有《放歌》
              《绝命诗》等。著有《寄零草》《采薇吟》《冰槎集》《北征录》等,后人编《张苍水集》行世。








                                                          黄 大 来





                   黄大来(?—1690) ,字君甫,陕西省人。行伍出身。从小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清康熙初年投军,在
               浙江提督赛白理帐下做小校。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叛乱,他举旗奋进,杀败叛军,立大功,康亲王杰

               书荐大来为福宁镇总兵。康熙十八年(1678)任定海(今镇海)镇总兵。康熙二十三年(1684),总镇府移驻
               舟山,旋置舟山镇,黄大来为舟山镇(后改定海镇)总兵。
                   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黄大来与浙江巡抚张鹏翮联名上书,奏请舟山复建县治。康熙帝批札曰:

               “从大臣请,开复舟山,设县治与营员内外抚绥弹压。”次年五月,康熙帝以为“山名为舟,则动而不静”,诏
               改舟山为“定海山”,并亲题“定海山”额。康熙二十七年(1688)建定海县,改原定海县为镇海县。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