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7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647
2001年8月,遵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金塘、六横、衢山三镇改革若干政策暂行意见》,金塘镇开始
试行部分县级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按照《暂行意见》规定,在“十五”期间,市及省属各有关部门试
行将计划、经济、城建、交通、公安、海事、环保、土管、工商、物价、卫生、民政、文化、水产十四大类
共95项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事权下放到镇,基本做到一般事项岛上居民办事不出岛。镇级年度经济和社会发
展指标统计、考核、建设项目、资金拨付等,实行计划单列(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仍实行“条块
结合,以条为主”体制)。
2005年上半年始,全区开展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区委设立社区工作指导委员会,领导、规划、落实渔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各乡镇(街道)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年初,先在干〓
镇进行新型社区建设试点;取得经验后,制定全区以撤并行政村、合建新型社区为主要模式的实施意见。至6
月底,全区除昌国、解放、临城3个街道以外,原有15个乡镇(街道)156个村、10个农村居委会,20.6万人、
76524户,设置新型社区73个,其中单村建18个,联村建7个,并村建48个。具体设置社区数为:盐仓街道5
个,城东街道5个(联建),白泉镇9个,北蝉乡5个,长白乡3个,册子乡3个,环南街道1个(联建),金塘镇
12个,双桥镇6个,马岙镇6个,小沙镇6个(其中东风村与毛峙村联建),岑港镇6个,干〓镇6个。“城中村”
被纳入城区社区建设范围。至2005年底,环南街道庆丰村、解放街道茅岭村及城东街道小碶村、义桥村、洞
桥村、胜利村、长岗山村7个村,尚未列入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范围。
新建社区(村)实行“一村一社区”体制,一般规模在20004000人,以中共组织为核心,以管委会为
工作执行机构,主要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社区干部工资、奖金和“三保”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
险)由区、乡镇(街道)两级财政承担。
第 十 一 节 环 境 保 护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全区各主要城镇实行对超标排放污染物企业征收排污费,并采取措施治理废水、
废气、废渣(简称“治三废”) 。2000年,工业废水年排放量达884.21万吨,符合排放标准的551.74万吨;工
业废气年排放量117.51亿标立方米,经过净化处理的0.14亿标立方米,经过消烟除尘处理的112.07亿标立方
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7.65万吨,综合利用量达16.92万吨。进入21世纪,全区进一步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
设力度。2005年,定海投资1800万元,用于治理环境污染。区环卫处继续加强城区150万平方米道路、18小
时以上保洁面积,从道路总面积的65%增至90%。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螺头岭建筑垃圾倾倒场
扩容1300平方米,并砌筑围墙。更新改造城东和解放环卫所4台垃圾压缩机。在畚金站新建车库5间,拓宽汽
车修理停车场地200平方米。维修改造中太平弄、广生弄、环城南路、329国道沿线等地段一批公共厕所。投
资600万元新建小支、小马、岑港、金塘4个垃圾中转处理站,逐步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管理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