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5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675

第 四 节   工   业





                   岱山地处海岛,原有工业基础弱,工业发展面临流通渠道不畅、能源紧缺等诸多不利因素。1989年全县

               有工业企业990家,全年工业产值10684万元,以食品加工业、水产加工业和轻工纺织业为主。
                   1989—005年,充分利用海岛港口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工业经济迅
                        2
               速壮大和发展。至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0.6亿元,比1989年增长了将近60倍,比2000年增长了2.49
               倍;乡镇工业实现产值56.20亿元。船舶修造业、玩具制造业、汽配制造业、化纤制造业、电机制造业、电
               动车制造业和水产加工业等七大主导行业,2005年实现产值42.0亿元,对全县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5.0% ;

               其中船舶工业经济高速增长,2005年总产值12.80亿元,比1989年增加60倍。临港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
               2005年全年实现临港工业产值26.60亿元,对全县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0.90%。工业规模不断做大做强,重点骨
               干企业核心作用进一步凸显。1989年,全县有国有工业企业18家,固定资产原值9538万元。到2005年全县有

               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6家,产值在0.5亿~1亿元的工业企业15家,实现产值19.80亿元;全年实现工业
               销售产值59.20亿元,增长31.20%,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87亿元,

               有66家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8亿元。
                   2003年,时为舟山最大的外商独资项目——常石集团(舟山)修造船基地,在岱山县秀山乡落户,工程
               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到2005年,产值达5000万美元。

                   注重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1989— 2000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4725万元,完成重点技改项目173个。
               1989—998 年推行国有工业企业体制改革。1989—995 年,主要是完善经营机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1
                    1
               1996年始,进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企业转制。1998年,将部分经营不善的企业解体,多数施行股份合
               作制,少数转让给个人经营。








                                                    第 五 节   盐   业





                   岱山县是浙江省主产盐区。2000年,全县有18个盐场,年产量约占全省四分之一。
                   1989—005年,盐业实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
                        2
               场化程度的提高,以计划指导为主的盐业由于连年丰收、存盐超储,产销矛盾突出。为化解矛盾,盐业实行
               控产压田(控制产量,压缩面积)、以销定产,加大盐政执法力度,调整盐价、实行食盐加腆,改革盐税,盐
               场推行专业承包、分流劳力,改善分配制度、提高盐民收入,使盐业走出困境,产销逐渐趋向平衡。2005年

               全县有盐田生产面积2011公顷,生产原盐15.4万吨,销售15.3万吨,实现产值4091万元,原盐氯化钠平均含
               量92.04%,一级品率17.5%。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