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7 - 舟山市定海区志
P. 1657
第三十四编 丛 录
收船只。
第二次大规模扫荡在 1940 年秋冬之际,日海军舟山基地队司令部鉴于定海乡村抗日武装活
跃,而日军仅能控制定海城道、沈家门和东沙等几个主要城镇。于是,从上海调集 500 余名海军陆
战队,对舟山群岛进行第二次大扫荡。这次扫荡,日军分东、西、中三路进行,今北蝉乡、小沙镇、马
岙镇、干 镇、盐仓街道、白泉镇、金塘镇均受到日军荼毒。在这次扫荡中,日军修筑了舟山岛上的
主要公路。
第三次大规模扫荡在 1941 年春,小股抗日游击队活动使日军、汉奸坐卧不安,为巩固统治而
发动的。扫荡范围涉及今临城街道、白泉镇、北蝉乡、岑港镇、小沙镇、干 镇、盐仓街道。
第四次大规模扫荡在 1942 年,由司令部指挥各地的派遣队在各管辖区内召集当地伪军协同
日军,对偏僻山岙、海岛进行军事搜查和扫荡。
日军在定海兵力最多时 1000 余人,最少时 500 余人,投降前夕 700 余人。库存武器有山炮 5
门、高炮 20 门、机枪 100 挺、步枪 400 支、短枪 60 支、军车 20 辆、货车 15 辆、炮艇 2 艘、汽艇 20
艘、电台 3 部、飞机 5 架。
日军对定海经济、社会的控制
抗日战争爆发前,定海是一个以渔、农、盐为主的海岛小城,基本没有工业,民风淳朴,人民
安居乐业。日军入侵 6 年间,一边大肆搜刮人民财产,一边实行物资统制政策,给定海人民带来
了深重的灾难。
在经济上,日军指导部在伪自治会内设立稽征处(相当于海关性质),征收所谓进口、出口税;
设立田赋课,雇佣若干田赋稽征人员在伪军警保护下,向农民征收农业税。工商业捐税则由各行
业联合会按月征收,统一缴纳给伪财政科。在伪自治会成立渔盐管理处,在指导部内设立“裕民盐
业公司”,统购统销定海大部分渔产和盐产。特别是原盐,日军除运回国内作军用和化学用品外,
其余通过上海向内地非产盐区推销,牟取暴利。日军指导部还利用舟山粮食不能自给这个特点,
成立“粮食公司”,实行粮食统制政策,按户分配粮食,限制舟山粮食进口。并禁止向舟山农村贩运
粮食。同时,设立物资统制联合会,把棉布、棉纱、火油、香烟、火柴、食糖、蜡烛等物资规定为控制
物资,不能由华商任意经销,必须持有“物资统制联合会”发放的采办证,到指导部指定的日商白
木公司、中泰洋行去批发。物价完全控制在这两个公司手中。此外,日本资本家在定海等处开设从
事水产加工、运输等企业,先后有林兼商店冷藏株式会社、新民木炭公司、中华轮船公司、中友戎
克协会等,进行殖民掠夺。
在文教方面,日军强行实施奴化教育,创办《舟山新报》,宣传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并在《舟
山新报》上开辟专栏,作为学习日语园地,麻痹中国人民斗志。建立图书馆,购置亲日书籍,以扩大
其奴化政策。在日军占领区的各中小学教材,都采用日式教育制度,普遍开设日语课,派遣日本人
担任日语教师。为控制各中小学教员,伪教育科长、各校主要负责人都由日军亲信担任。每逢日军
举行典礼或迎送日军要人时,定海城道各校学生都要参加游行或各种庆祝活动。为控制、拉拢教
职员,指导员和伪自治会还不定期举行中日联欢运动会。
日军为毒化定海人民,麻痹人民斗志并搜刮钱财,利用汉奸、流氓运销毒品,在市面上公开出
163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