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9 - 舟山市定海区志
P. 599
第十二编 农业 农村
续表
年末耕地 人均占有耕地
年份 种粮面积
合计 水田 旱地 按总人口 按农业人口
2005 140834 99218 41616 0.38 0.64 103470
2006 136982 96317 40665 0.37 0.63 94575
2007 136971 95964 41007 0.37 0.63 92565
注:20 世纪 80 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耕地分等评级,土质较差的土地面积打折承包给农户,此表根据
各乡镇上报的农户承包地面积统计。
第二节 耕作制度
水田
双季改单季 1988 年,盛行双季稻,麦(油菜)—稻—稻三熟制种植较普遍。1990 年,白泉镇
大支村试行“吨粮田”工程 400 亩,实现粮食耕地亩产 1005.7 千克,翌年,全区推广实施 7000 亩,
粮食耕地复种 250%。20 世纪 90 年代始,因劳动力紧张、种粮效益下降等原因,逐渐压缩双季稻,
单季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2 年起基本实行单季化。2007 年,种植晚稻 4.89 万亩,占粮食播种
面积的 52.81%。
三熟改两熟至单熟 1988 年,推广油菜(麦)—稻—稻三熟种植,持续 10 余年,年栽 10 余万
亩。后改油菜(西瓜、马铃薯等)—单季稻两熟制,面积稳定在 3 万亩左右,占水田总面积的 25%,
部分耕地全年种植草莓、蔬菜或冬季抛荒种植单季稻。
规模经营 1995 年始,土地流转向种粮能手集中。2002 年,10 亩以上种粮户 617 户,面积
11105 亩,占水田总面积的 10%。2004 年 2 月,干 镇村民谢文胜因连续 6 年累计种粮 2500 亩,
产粮 1100 吨,总产值 180 万元,净利 50 万元,获农业部“全国种粮大户”称号。2007 年,全区 20 亩
以上种粮户 159 户,面积 8945 亩。种粮面积百亩以上 17 户,面积 2852 亩。
结构调整 20 世纪 90 年代初,狠抓粮食生产,制止早稻抛荒。1996 年,受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等因素影响,种粮逐步向种菜、种瓜等经济作物转变。水改旱面积大幅上升,种植结构进一步优
化,先后提出发展“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创汇农业、节水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
品牌农业及现代农业等。
旱地
沿袭传统,种植油菜、番薯、玉米、马铃薯为主,多以番薯地间作套种玉米,也有番薯与豇豆、
绿豆等小杂粮间作。 1988 年,玉米套种 4000 亩,占番薯地面积的 16%。1991 年,试行马铃薯—番
薯 / 玉米套种,在白泉镇繁强村实施旱粮“吨粮千元”工程目标,全年平均亩产 1105 千克,亩产值
1295.9 元,后随经济效益下降而淘汰,代之以水果、苗木等种植。
57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