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3 - 开化古籍丛书之一:北山小集
P. 213
· 198 · 开化古籍丛书 《北山小集》卷第十五 · 199 ·
人而射也,称养叔。钧弦柱指,夫人而琴也,称子野。上下千百载间,学是者 余奇穷,抗脏可憎,方回多交游,乃独以集副授余,曰:“子好直,美恶无溢言,
亦众矣,而二子擅焉,岂不以其专以精乎?吴兴张有,弱冠以小篆名,自古文 为我评而叙之。”此亦岂其不可解之一端耶。政和三年癸巳岁十月朔信安程俱序。
奇字,与夫许氏之书,了然如烛照而数计也。它书余艺一不入于胸中。盖其专
如此,故四十而学成,六十而其书成复古之编是矣。余尝论其书曰:“小篆之作, 《汉儒授经图》序
自峄山真刻不传。至唐,字学虽盛,而以篆法盖一时名后世者,惟李阳冰为称首,
徐铉后出,笔力劲古,遂出阳冰上。”近世名笔固多,其分间布白,规圆绳直, 古者尊师而重道,自天子达于庶人。故孔安国授经昭后,死为之服。亘荣
不工而笔力劲古,少复铉比。今有自振于数千载后,独悟周秦石刻用笔意,落 傅明帝于东宫,及即尊位,幸其第,至里门下车,拥经而前,盖其严如此。汉兴,
纸便觉岐阳峄山去人不远。二卷三千言,据古说文,以为正其点画之微,转侧 诸儒以经谊专门教授,故学者必有师承,源流派别皆可推考。历东汉二晋,以
从衡,高下曲直,毫发有差则形声顿异。自阳冰前后,名人格以古文,往往而 迄有唐,余风犹有存者。然其间大儒间出,不专以一经章句授诸生,如王通行
失。其精且博又如此。然其寄妙技于言意之表,守古学于寂寞之滨,固非浅俗 道于河汾之间,韩愈抗颜于元和之际。故从之学者,其于行已成务,作为文章
之所能识也。且汉之诸儒比肩立,而杨子云以识字称,韩文公言语妙天下,而 皆足以名世而垂后,如魏征、王珪、李翱、皇甫湜之徒是也。陋哉夏侯胜之言也,
犹自谓略须识字,字亦岂易识哉!观复古之编,则其于识字几矣。使人之于学 曰:“士病经术不明。经术苟明,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夫所贵于学者,岂专
也,皆能致其专而求其是,既得之又能守其所学,而不与时上下,则学虽有小 为是哉!而胜以利诱诸生,何也?西汉之俗,固已尚通达而急进取矣。又使士
大,其有不至者哉?不得于今,必得于后世矣。张翁求余文,以信其传,因叙 专为利而学,学而仕,仕而显,则不过容悦患失之人而已。如张禹以经为帝师,
次如此。政和三年九月朔信安程俱序。 位丞相而被佞臣之目,后世议者至以谓西汉之亡以张禹。谷永亦号博通诸经,
然因灾异之对,枉公议以阿王氏。二人者皆成帝所取决,有识所企望,而当汉
《贺方回诗集》序 之所以存亡之机者也,然且不顾方怀奸而徇利,岂其志本在于青紫故耶,抑天
姿然也。后世君子,一志于青紫者众,求师务学者寡,学者亦无所师承。此余
鉴湖遗老诗,凡四百七十二篇,其五字八句诗,鍜炼出入古今,为集中第 所以常恨生之晚也。方祖宗隆盛之时,如孙明复、胡翼之以经术,杨文公、欧
一,其余大抵名家作也。余少读《唐实录》与会稽石刻,见贺季真弃官本末。 阳文忠以学问文章,为一时宗师,学者有所折衷而问业焉。王荆公出以经义授
方开元天宝之交,天下号无事,文学士见贵重。季真出入禁省,冠道山,友储副, 东南学者,及得君,行政于天下,靡然宗之。元祐间,苏子瞻以文章主英俊之
极当世华宠。然一旦不顾,去为千秋观道士,使人望之超然如云汉。过秦望行 盟,亦云盛矣。余病卧里中,读西汉《儒林传》,观其师弟子授受之严,所谓
剡川,未尝不悠然遐想也。季真去后四百二十载,建中辛已岁,始识其孙方回 源流派别,皆可推考者,窃有感焉。且浮屠氏自释迦文佛传心法,与夫讲解之
五湖上,盖鉴湖遗老也。方回落落有才具,观其诗可以知其人。中间罢钱官及 宗,至于今将二千年,而源派谱谍如数一二。下至医巫祝卜百工之技,莫不有
通守两郡,辄谢病去为祠岳吏,又一旦,挂衣冠,客吴下。穷达虽不同,其勇 所师。如吾儒师承之道,乃今蔑焉。所谓学官师弟子,如适相遇于涂耳,盖可
退乐闲,故有鉴湖余味。然余谓方回之为人,盖有不可解者。方回少时,侠气 叹也。则其事业之不竞,语言之不工,名节之不立,无足怪者。因以汉儒授经
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然遇空无有时,俯首北窗下,作牛毛小楷, 为图,以想见汉兴之风范云。建炎四年六月三十日信安程俱序。
雌黄不去手,反如寒苦一书生。方回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然戏为长短句,
皆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方回慷慨多感激,其言理财治剧之方,亹亹有绪,
似非无意于世者。然遇轩裳角逐之会,常如怯夫处女。余以谓不可解者,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