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天台行旅》
P. 39
深蕴禅悦。海灯法师于上世纪50年代离开了天台山,后来辗转去了嵩山少林寺。
脚踏金地两头摇 身背白米汗淋腰 宋代淳熙年间,日僧荣西法师曾修复了塔头寺,此后记载寥寥。在文革
师父不是真佛骨 半粒白米难承消 期间,寺院被改成乡村初中,开办了活络带厂,直到 1980 年代中期才恢复为
佛寺。塔头寺屋舍就像农家山居小院。从一处竹林山坡上去,则是朝南的山门,
脱口而出充满禅意的二十八个字,被师父老 对面照壁,下有竹篱笆,上书“即是灵山”四字,驻足凝想,蓦然心即灵山
早写在山门上了,定光一进门,师父训他,无礼, 的奥妙。自山门拾级而上,进天王殿,悬有“释迦再现”之匾,为曾国荃所
犯上,谤佛,一脚踢出山门。定光佛住在山溪之 题写的。我看到的是一个小巧的庭院,北面五开间的主殿,供奉智者大师的
畔,居住岩洞,煮石为食。师父看他,吃着山毛芋, 肉身塔,肉身石塔高 7 米,非常精致玲珑,表明了天台本是大乘佛教的正宗,
自己拿来塞到嘴里,却是硬梆梆的石头。师傅知道, 同时,也表示这是天台智者大师的真身宝塔。殿内的“东土迦文”匾额,与“释
▲ 智者肉身塔 胡明刚 摄 徒弟比他早成正果。于是真正地觉悟了,寺庙也 迦再现”的匾额相呼应,可见智者大师在中国佛教界的尊崇地位。壁上悬挂
改名为真觉寺。 十四位天台宗祖师大德的画像,也以
实际上,真觉寺是在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起的名。 独特的方式彰显着天台宗的历史。
真觉寺位于金鸡地首再往北三四里的地方,人称太平。路旁全是悬崖深谷, 从大殿往东,瞻仰了修禅道场碑
翻一块石头下去,它肯定会噼里啪啦滚落,砸穿谷底塔头坑村的屋顶。塔头 后,到了山石砌成的东山门。“登峰
寺周围的山冈草木稀疏,是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所造成的恶果。天台山上的 始识天台寺,入室犹寻智者龛,”这
树木都砍伐殆尽,惟有国清寺、塔头寺和方广寺、华顶寺、高明寺留了几片 副对联为清代学者阮元所题,体现了
绿荫,也许是佛的殊胜因缘。 这塔院的特色与精神。寺外有三座天
塔头寺坐落在山顶的松林中。天台山有四绝,曰:华顶的云,高明的钟, 台宗大师的墓冢,其中唐代荆溪湛然
万年的柱,塔头的风。塔头的风呼啸凛冽,山岗东西皆为深谷,毫无遮拦, 大师是真身墓,灌顶和章安大师之墓
风声林涛,长盈于耳。智者大师圆寂前吩咐徒弟,要把他安葬在这里的西南 为衣冠冢,旁有日本天台宗信徒建造
峰上,周围堆上石块,旁边栽上树木,再在寺内建造肉身白塔。他在新昌大 的报恩心经奉纳塔。真觉寺,是佛教
佛寺圆寂后,弟子将其肉身请回,建造了智者塔院,供奉舍利子,塔外再造 天台宗的发祥地的核心地带,是人们
大殿,深得山居风味,塔院内所立的修禅道场碑,为唐元和年间的遗物。 心目中真正的圣境。
在民间,真觉寺也叫塔头寺。它正宗的称呼为智者塔院。 几年前,这里原是天台山佛学院
的所在,就学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年
智者塔院东面原有太平寺、大慈寺遗址,现在已经厘为农田了。不远处 轻僧侣。因为场地受限,佛学院就搬
一块圆圆的大石,就是智者大师的说法台,石上的题字是海灯法师镌刻的。 到万年寺去了。朋友朱宏伟在这里为
40 年代末和 50 年代初,来自四川江油镇的俗叫范无病的僧人居住在塔头寺, 僧人讲授书法,平日里,他和僧人们
在课习之余教授附近农家子弟习武学文。民间传说,海灯法师可以在屋檐上 一起修习止观,每当夜里,端坐或伫立,
倒立二指禅,一手以二指戳着瓦楞跳走,一手把瓦楞上的瓦片抽出来,而丝 着凝视山下天台城的闪烁灯火。这里
毫不损坏瓦片。他在《少林云水诗集》中,写到石梁华顶诸多地方的清修生活, 比较开阔,气场特好,是修心养性的 ▲ 智者塔院之东山门 胡明刚 摄
“一亩山田险径横,老农指点趁春耕,学剑读书成何事?今宵喜见山月明”, 好地方。在塔头寺伫立,视野非常开阔,
38 天台行旅 佛陇高明:松风响彻梵音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