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天台行旅》
P. 43

徐发,更兼临末敲三声,三通共成一百八”,象征着一年的 12 个月、24 个节
            气、72 个节侯。听钟是为了警世呢,还是消除烦恼呢?钟声空空荡荡地响着,
            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心地多留一点空间呢?
                 高明寺的复兴和高明钟的重铸,有旅居在法国的钢琴家周勤丽女士的福
            德因缘。周勤丽 1939 年出生于上海,七岁时开始练琴,10 岁登台演出,1950
            年与丈夫刘玉煌结婚,1957 年家人被划成右派,弟弟落榜,婆婆瘫痪,丈夫
            病入膏肓。他虔诚地登上了天台山,在一个小寺庙里求雨,在她的眼里,天
            台山的寺庙宽敞古朴无华,没有浮华的装饰,佛像虽然残破,却显得格外的
            崇高。做了一周的仪式,本来一直是晴光亮日的天空,聚集乌云,雷声阵阵,
            大雨下了整整两天,如她的泪水扑簌簌而下,后来,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

            写成自传《花轿泪》,详细地记述了天台山求雨的情景。她笃信佛教,在天
            台山遂了心头的那个夙愿。
                 重兴高明寺的方丈觉慧法师,为
            我的忘年交,天台山附近的三门人,
            为人豁达随和,宁静和蔼,精于书法
            诗词,编有《天台清音》和《高明寺志》,
            是继幽溪大师和传灯大师之后的高僧
            大德之一。他曾经为我写过的“寂寞
            参禅”四字,成了我的座右铭。
 ▲ 高明幽谷    范旭初  摄   在觉慧法师的照应下,我们一群
            年轻的天台文友,经常聚集在高明寺
 连底座共高一丈二,文殊、弥勒稍低二尺,三尊铁像共重一万七千斤,在杭  里,举行读书创作笔会,在这里食宿,
 州铸成后沿海路运到海门,再改乘溪船到天台,它怎么搬到这金地佛陇,怎  空闲的时候,就走出寺外,看周边的
 么运到这幽谷山寺里,倒是无法解答的谜。可惜这三尊佛像在文革时被轻而  风景。沿着幽溪下行,更觉得心清耳
 易举地毁掉了,空留遗憾。  明。高明寺外胜迹众多,书载有八景:
 在寺内,我找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楞严坛旧迹。当时全国只有三大  狮峰松吼,指的是高明寺所在的山峰
 楞严坛,高明寺占其一,可见高明寺在当时的赫然地位。现在我们见到的《楞  犹如雄狮,每当山风起时,吹动树木,
 严坛碑记》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现在镶嵌在寺院的墙壁上了。  林涛汹涌;有象案花红,说寺外前山
 久住高明寺,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这里的晨钟暮鼓了。天台山四绝之一  春花烂漫;香谷云坪,说寺外香谷岩
 的高明钟,原藏在天王殿旁的地藏殿里,也是明朝万历年间铸造的,7000 斤,  下,朝云未起,常眠其下;金台远眺,
 已被毁坏了,现在的巨钟是用铜铸造的,重两吨半,也算是浙江省内之最了。  丹阙清修,日窗晓色,月岭秋明等,

 高明寺撞钟一百零八下,人称为百八鲸音:“前敲七,后敲八,中间十八徐  更有小十六景一一罗列,值得一探。  ▲ 高明寺山门    胡明刚  摄


 42  天台行旅                                                       佛陇高明:松风响彻梵音         43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