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13
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四大弟子领解其说;这就是从第三《譬喻品》到第六
《授记品》特别是《譬喻品》所说,称为譬说周。 在第三周,佛为下根人在以上
朱 二周中不能领解,于是说宿世的因缘并举化城的譬喻,令其领解“如来方便之
封
鳌 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有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等千二百学、无学声闻弟子因此
天
台 领解;这就是第七《化城喻品》以下三品特别是《化城喻品》所说,称为因缘说
集
·
第 周。
二
册 从第十五《从地涌出品》开始到“汝等自当因是得闻”是本门的序分。 从
同品“尔时释迦尼佛告弥勒菩萨”以下到第十七《分别功德品》弥勒说十九行
偈是本门的正说分,其中第十六《如来寿量品》是正开师门的近迹、显佛地的
远本。 第十七《分别功德品》中:佛说长行是总授法身记,弥勒说偈是总申领
解。 从《分别功德品》弥勒说偈以下到第二十八《普贤菩萨劝发品》是本门的
流通分,其中:从弥勒说偈以下及第十八《随喜功德》、第十九《法师功德》、第
二十《常不轻菩萨》三品是劝持流通;从第二十一《神力品》到第二十八《普贤
菩萨劝发品》是付嘱流通。
智者解释《法华经》是以天台宗一家的见地,用四种方法消释经文,称“天
台四释”,即:(一) 因缘释,又称感应释。 就佛与众生之关系因缘而作解释。
谓教法系由感应道交而兴起,以四种悉檀为因缘,作四种释义:(1)世界悉檀,
谓引众生的乐欲。 (2)各各为人悉檀,谓使众生生信。 (3)对治悉檀,谓破除
恶执。 (4)第一义悉檀,谓使众生入于实相。 (二)约教释,就藏、通、别、圆四
教之义,由浅入深解释经文。 (三)本迹释,示本迹之别,依本地与垂迹二门而
解法义。 (四)观心释,了解法义,但行未随解,于己无益,故再以一一文句为
观心的对境,观己心的高广。 有关佛及弟子的行事多用因缘释,“如是我闻”
等教义多用约教释,有关佛及弟子本身事迹多用本迹释,王舍城等地名则多用
观心释。
《法华经》全经中,《方便品》明圆乘之因,《安乐行品》明乘乘之法,《寿量
品》明圆乘之果,《药王品》 明乘乘之人,此四品约教、行、理、人,尤为通经之
门。 《方便品》中十如是及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为一经之宏纲,众义之渊府。
《法师品》中入如来室、坐如来座为弘经之通途,行道之要轨。 《法华文句》于
诸处皆广加阐发。
《法华文句》于显发自宗义外,随处举破南北朝一些法师之说,尤以梁代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