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6 - 《台州市志》下册
P. 956
主义初露萌芽的转折时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着“天崩地裂”的历史变
化。经济方面,明中期以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商品经济活跃,中外交
通相当发达,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东南沿海和长江沿岸破土而出;国内首次出
现商业资本集团,有安徽商、晋商、江右商、越商、闽商、吴越商、粤商、关陕商等。
尤以江浙一带,商品经济异常发展,士族地主所有制向庶族地主、工商地主所有
制转变,他们跻身于手工业、商业活动,从而使苏州丝绸、湖州蚕丝、杭州缎绢、松
[11]
江棉纱等,“转贸四方” ;南(京)北(京)两京,“商贾争赴,四方财货骈集”;浙江
[12]
省城杭州也“东毂击,人肩摩”,“内外衢巷绵亘数十里” 。浙闽的漳州、泉州、福
州、温州、宁波等,“远方之货至,富人争市以博利”,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
业繁华的都会。以至偏僻的台州温黄沿海一带古老港口,也开始恢复青春,造船
航海,通商贸易,靠“博利而致富”。所以府县志记载:“虽无工商巨贾,然远而业于
商者:或业于广,或商于闽,或商于苏、杭,或商于留都(南京),由闽广来者,间用海
舶。”即使在倭患频起之际,仍“冒海射利,视海如陆,以日本为邻室,往来贸易,彼
[13]
此无间” 。王士性在《广志绎江南诸省》则惊呼:“江、浙、闽三处,其士、商、工、
贾,谭天悬河,人人辩足以济之”;又说:“天下马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维扬
之盐,无锡之米,浮梁之瓷,宁台之鲞,番山之舶,广陵之姬,温州之漆器……异哉
贾也。”
其二,王士性一生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值得强调的,确与他出身于临海
古城的世宦硕儒之家,自少受到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严格的家庭教育和熏陶,有密切
的关系。王士性出生在文化古城临海,其家学渊源深厚,祖父王訚嗜书善文,父王
宗果学识颇佳,亦善诗文;从父王宗沐更是学问渊博,卓识不凡,万历间中进士,官
至侍郎。王士性幼少聪敏,博闻强记,《王士性传》载:“士性少负大志,士之争相濯
磨,以异于万民者,秘资于学,于书无所不读。”又说:“出于名门秀毓,盖学朝于致
用,蕲于有成,以陶冶天下。”又称:“父早故,过继从父王士沐,爱之如子。邑人盛赞
为诸生读书,过目成诵,磊落不群。有臣卿厚其奁,将媚之,却不顾。学使林按台,
首拔异等(举人),以天下士目之。”王士性受从父宗沐影响极深,其学皆出自二程朱
子,晚年倾向陆九渊心学,力主儒家“学优则仕”,提出“尽废空言,而务实履,不分门
户,以我为用”,又说:“论学以佛氏专于内,俗学驰于外,圣人则给内外而一之。”王
士性学识极渊博,精通经学、地理学、史学、文学、海运等诸子百家之学。学者对他
评价极高:“一生沉潜乎六籍,泛滥乎百家,以经术为文章,勋名之炳耀于天下者,又
能以文章而兼功业之用,近世作者所未敢望其藩蓠也。”王氏大家门第的优越学习
环境,家有遗书万卷,“以畸院自适,内修芙蓉庄、竹溪、碧云洞、荷花池等”,又有“蓬
· 2012 · 台州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