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1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341

第五章    姓氏    ·273·


                   东西村叶氏,明景泰年间从松阳县古市卯山迁入。泽村叶氏,从松阳县马山观迁居本地。内河洋
               叶氏,也是从松阳迁入。清塘叶氏,从福建迁入。下弄叶氏,从南京迁入。
                   祝姓  凡岭脚祝氏,从山西太原迁入。历山祝氏,原籍山西太原,后裔从丽水迁入。陶村祝氏,
               祖籍发源于山西太原,清乾隆年间其一脉迁居陶村。祝洪祝氏,先祖祝大顺于清乾隆年间后期从凡岭

               脚移居该地。吴宅祝氏,也是从凡岭脚迁入。内祝祝氏,据谱载,福建浦城白岩山为祝氏之源,始祖
               舍三世孙郑迁徙绍兴,九世孙雄于元初(约1305年)迁居石浦内祝。壶源祝氏,从福建迁往。祝村祝
               氏,从丽水迁入。半塘、马卜祝氏,明末清初从祝村迁入定居。
                   傅姓  宣新傅氏,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蛟洋村迁徙宣平三笋坑,1987年移

               民此地。大河源傅氏,始迁祖十六世孙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蛟洋村迁居此地。派塘、五登傅氏,均是清
               初从福建蛟洋村迁入。太傅傅氏,始祖傅昌文祖籍福建上四府上杭县大屋里村,因端午节出生被视为不
               祥,离家出走到此地立足,先是取名铁铺村,后传至傅永真改名太傅村。里念坑傅氏,从福建上杭县阳
               阁村迁徙入。大溪口、乌坛下、下店傅氏,也都是从福建迁往。东湖傅氏,据传从江西迁移。

                   钟姓  县内钟氏,有畲族钟氏和汉族钟氏。
                   畲族钟氏,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钟姓畲族裔孙从福建迁入景宁,明末清初其后代陆续迁入云
               和、丽水、遂昌等县。清代中叶,畲族后裔分别迁入宣平车农担、尘山脚、大路山、赤岩畈、台山脚、
               凡岭脚、种子源、白马下、堰下、内新屋、里大坑、上山头等地。畲族钟氏另一脉,于清光绪年间从青

               田迁入内洋、车门、坎山坳等村。江下钟氏,太祖从广东迁移遂昌,清嘉庆十二年(1807)建有钟氏宗
               祠,族人散居附近各县。大路山钟氏,从广东凤凰山迁移到遂昌井头坞,其一脉再迁居本地。
                   汉族钟氏,宏阁为县内汉族钟氏聚居最多之地,其钟氏源流据记载,钟氏于“南北扰攘之际,自
               钟离徙池州”。原籍地钟离,即今杨州荆山阳号。宋靖康时,钟氏先人钟道昌任宫讲之职,生三子,

               长子玢和幼子碧,为避兵乱,迁至浙江武义。南宋年间,武义钟氏平章公之后裔,万十公与其子亿六
               公卜居宏阁,此为宏阁钟氏之第一世祖。马昂钟氏,先人从宏阁村迁入。大岭脚钟氏,于明代天启七
               年(1627)也是从宏阁迁入。
                   廖姓  后林畈廖氏,从福建上杭县古田村迁移。陈弄廖氏,清康熙三年(1664)廖氏三兄弟从福

               建上杭县白洞口迁入本地。双溪廖氏,始迁祖廖秉申自福建迁居宣平外洋,后有廖氏子孙廖茂洪迁高
               坑,廖富贵迁龙潭脚,廖鸣伯迁大坑,廖绍生迁双溪梧桐坑。金阳廖氏,祖籍福建上杭,迁居柳城镇
               大岭头村,2000年下山脱贫迁入县城壶山街道。岩坑廖氏,先祖从江西银白县白洋村迁入本地。
                   程姓  东皋程氏,始迁祖程思正由新安歙邑潜川迁徙婺州,后裔程高州迁居武邑,裔孙程福五迁

               移定居东皋,已有23代。群丰程氏,据谱载,清道光三年(1823)先祖逃荒,从安徽安庆市原潜山
               县衙前镇木瓜冲村来到外麻阳。程王处程氏,从安徽绩溪迁徙定居。蒋村程氏,从武义程王处派生
               分居此地。五登程氏,清初从永康岩下街迁入。管湖程氏,从永康独松迁入。白燕湾程氏,从淳安
               县移民至此。

                   杨姓  下杨一、下杨二杨氏,杨氏祖先从河南开封迁徙,先迁义乌赤岸和松阳古市,后代裔孙派生
               分居下杨村。据《岩下杨氏宗谱》记载,“婺郡之杨实自回图府君始”,始迁祖讳虎又讳逊字伯虎,
               世居开封五丈河,后唐官仕回图使,于后周显德六年(959),率家迁居钱塘之洋沙坑,其子杨衡、杨
               道迁移至金华县之大云乡安期里,后杨衡将其父回图丧葬于义乌双林乡蜀山里之东晴山,遂又定居于

               义乌赤岸。杨道之子则散居附近诸县。杨村杨氏,从义乌赤岸杨村迁入。胡宅垅(于斯坑)杨氏,从
               东阳杨家坞迁入。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